“大女主”古裝劇“遇冷”,如何能掀起後浪?

原標題:“大女主古裝劇如何掀起後浪

近十年來,“大女主”劇空前繁榮,在話題討論度、收視率及播放量上一枝獨秀。此類劇作以女性成長爲敘事主題,通過女性視角看待世界,體現對歷史、社會的追尋和思考。而這其中,“大女主”古裝劇是較爲熱門的題材之一,此類作品爆紅的背後,有着深刻的社會、經濟、文化原因

然而,“大女主”古裝劇的發展也並非一路向好。近兩年來,多部“大女主”古裝劇收視率和口碑都不高,引發“‘大女主’劇消亡”的輿論聲浪疊起。2019年陳喬恩主演的《獨孤皇后》豆瓣評分僅3.9,2020年唐嫣主演的《燕雲臺》豆瓣評分4.7,李沁主演的《錦繡南歌》豆瓣評分5.7,2021年章子怡主演的《上陽賦》豆瓣評分6.0……大量集齊當紅演員、高級製作、高投資等各種爆紅商業元素的“大女主”古裝劇受到“冷落”。

不少學者指出,“大女主”古裝劇“遇冷”的原因有三點:第一,“大女主”古裝劇中往往侷限於勾心鬥角、陰謀陷害等固有情節,題材、內容落於俗套,沒有推陳出新;第二,人物設定大同小異,女性形象同質化嚴重,多爲賢妻良母或成功男性的強助力,人物之間也多爲善惡的二元對立,人物關係單一,缺乏新鮮感;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價值觀沒有與時俱進,創作視角並未擺脫男性凝視。雖然看似包裹在女性關懷之下,但作品呈現的依然是男權主義思想,甚至有些古裝劇通過唯美的故事過分美化、畸形化了這樣的設定。

近期播出的古裝劇《錦心似玉》,則有意識地在“大女主”古裝劇創作上“向前一步”,從情節設置、人物塑造等方面,展現女性主義的真正意圖,試圖應和當今時代女性們的精神情感需求。

過去的“大女主”劇雖然講述的是女性成長史,但依然沒有擺脫男性視角。《錦心似玉》在女性敘事上則有了進步,是一部取現代人思想,用之於古代社會,並描寫其碰撞過程的作品。女主角羅十一娘是近年來古裝劇女性形象中思想最“先進”的人物之一。爲了免作聯姻交易的犧牲品,她違背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勇敢地掌握自己的命運。此外,她熱愛刺繡,以傳播刺繡技藝爲自己的理想和事業,入股師父的繡坊綾閣,教授災民以刺繡爲生,希望自食其力,不做只依靠丈夫的女子。這些關於與命運抗爭、堅守所熱愛之事、追求理想和事業的思想正是現代女性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在拓展創作的意圖和內涵方面《錦心似玉》顯然做出了新的嘗試,從依附男權成功轉變爲實現女性價值、關注女性命運和情感,符合觀衆新的精神需求,也呈現了女性獨立的真正內核

當然,《錦心似玉》並非爲了“大女主”而“大女主”,而是做到了邏輯自洽。這首先體現在羅十一娘作爲一名古代人,她的女性獨立思想具備了生長的環境。首先,羅十一娘年少時離開京城宅府,與母親遠居江南,母親對女兒的呵護和寬容讓她有了精神自由成長的環境;其次,羅十一娘從小師從簡師傅,簡師傅是一位不曾婚嫁、自力更生的女性,是她追求獨立道路上的先行者引領者;再次,羅十一娘幼時經歷了無所依靠、窮困潦倒的生活,更加懂得只有依靠自己活下去的重要性。此外,羅十一娘辦繡坊也有史可考,比如歷史上王昭君就曾向匈奴百姓傳授漢族的編織刺繡、琴棋書畫等技藝,因此這樣的情節設置並不會顯得突兀和生硬。

在傳達價值觀、實現女性關懷的過程中,女主角是女性主義思想最完整的體現,但作品中其他人物也沒有被架空,對主旨表達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男主角徐令宜本是一位侯爺,雖爲人正直,但思想卻與傳統的古代男子並無相異。二人相愛後,徐令宜受到羅十一孃的影響,在婚娶、事業等問題上實現了思想的大轉變。徐家老太太固守傳統禮教,在劇中象徵着封建思想的權威,她與羅十一娘在思想上的衝突和對立體現着新舊思想的交鋒,也代表着現實社會中女性追求自我價值時需要突破的重重阻礙。另外一些女性角色,如徐府二夫人、丹陽縣主等,都受到女主角獨立思想的感染,體現了新時代女性價值觀的傳播力。這些人物分別代表着對女性獨立思想、對女性價值不同程度的認同者和不同程度的踐行者,也從側面呼應着、映襯着女主角的思想價值觀。

此外,劇中還設置了嫡庶地位、社會地位、家庭背景不匹配的人物相愛的情節,強調人的高低貴賤“不在於出身而在於本心”,這些都是古裝劇中具有新時代意義的思想。雖然電視劇《錦心似玉》在思想上的先進性可圈可點,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完美的部分。比如劇中爲了設置懸念和反轉,男女主角反覆上演“夫妻齊心演戲釣出敵人”的戲碼,在總體情節設置上也沒有脫離傳統的宅鬥下藥、陰謀等流行於大部分“爽劇”“爽文”的套路,這也導致該劇的豆瓣評分一度下滑。

當然,總體而言,《錦心似玉》瑕不掩瑜。在批量複製、同質化嚴重的“大女主”古裝劇中,這部劇在精神內核、情感價值方面做出反思和突破,實屬不易。未來,“大女主”古裝劇若想要翻起“後浪”,再創高潮,必須要脫離男性視角,從女性依附和藉助男權轉變爲獨立的女權,體現女性的價值,如此才能真正滿足女性觀衆的需求,體現新的時代精神,讓“大女主”古裝劇儘快走出“寒冬”。(作者:李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