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胰島素導致失明? 讓糖尿病患陷致命危機的3大迷思
糖尿病是慢性病,日常照護是決定病程發展的重要指標。(示意圖/Shutterstock)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慢性病患確診後易轉重症,讓許多患者人心惶惶。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臺灣新冠肺炎死者當中,有四成左右具有糖尿病史。因此,將糖尿病控制在一定範圍不要惡化,是非常重要的關鍵。但是不少糖友對於胰島素有些疑慮,像是擔心長期施打胰島素是否會成癮、怕施打胰島素會失明以及認爲施打胰島素很痛。專家指出,這些迷思恐成阻礙糖尿病疾病控制的絆腳石,反增加糖友致死機率。
三大糖尿病團體攜手雄獅同慶胰島素100年,邀名醫糖友同爲生活上色。(從左至右)蔡世澤醫師、黃建寧醫師、王治元醫師(圖/主辦單位提供)
今年適逢胰島素問世100週年,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三大團體共同辦理胰島素100線上直播記者會,鼓勵廣大糖尿病族羣共襄盛舉。其中針對糖友常見的三大關於胰島素的疑慮,做出說明:
●迷思一:施打胰島素會成癮?
胰島素屬於人體內既有賀爾蒙,並不具有成癮性,注射胰島素即是補充病患體內不足的部分,使胰臟獲得休息。
●迷思二:施打胰島素可能會導致失明?
胰島素本身並不會造成失明或洗腎等失能風險。許多糖尿病晚期發生失明或洗腎的案例,多是因病患一拖再拖,長期高血糖且未接受適當治療,進而導致失能。
●迷思三:施打胰島素很痛、很可怕?
相較於過去的針筒注射器,新型筆型胰島素的針頭細小,僅4-8mm長,施打時幾乎沒有疼痛感,也能減輕病患的「恐針」情緒。
三大胰島素迷思 恐讓糖友陷入致命風險(圖/主辦單位提供)
國際研究證實,糖化血色素8.5~9%的患者若能及早補充體內胰島素以控制血糖,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問題是,目前全臺約有60-80萬糖友需要胰島素治療,當中卻僅40-50%使用胰島素治療。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理事長分享,過去臨牀上曾遇過患者,因聽信施打胰島素會截肢的錯誤觀念,在口服藥失效後堅持拒絕施打胰島素,甚至選擇民間療法以少吃飯、吃芭樂等方式想降低血糖,最後反惹足部病變上身導致截肢的真實案例。
臺灣新冠肺炎死者當中,有四成左右具有糖尿病史。做好糖尿病日常身體狀況管控,是疫情期間的自保關鍵。(圖/黃建寧醫師提供)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表示,多年來,糖尿病治療到現在已經有三大進步,第一,口服藥物的作用機轉不斷更新,第二,針劑治療的種類也陸續發展各種機轉如GLP-1RA等劑型。第三,胰島素的演進,在糖尿病管理上更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使糖尿病的照護範圍,更拓展了血糖控制良好之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