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規模情結 農商行主動求變穿越週期

本報記者 郭建杭 北京報道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強化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支農支小定位。回顧這一年,農村中小銀行承壓而上,堅守支農支小定位,深度融入地方經濟發展,推動普惠金融進一步下沉。2024年,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面臨市場競爭壓力,規模增長、盈利能力都面臨挑戰。

對於2024年農商行的經營態勢,湖北省農信聯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李亞華對《中國經營報》記者指出:“農商行在政策引導、市場變化及同業競爭下,做出淡化規模情結、加快組織革新等變化,但同時堅持紮根本土並進一步下沉、順應時代而爲推動數字化轉型的‘不變’來穿越行業發展週期,實現高質量發展。”

淡化規模 主動求變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農村金融機構總資產同比增長率2024年1月份,10月份分別爲8.3%,6.1%;總負債同比增長率2024年1月份,10月份分別爲8.1%,5.9%。

2024年的多項公開數據顯示,農村金融機構在資產規模擴張方面的增速放緩,但多位業內人士對此都持積極態度。

李亞華告訴記者,針對市場主體需求減弱,同業競爭加劇和自身利差的不斷收窄,在政策引導下,2024年一季度後農商行普遍在規模增長上進行了一定弱化,着手業務轉型,這既是外部變化需要,也是政策定位的要求,更是自身的主動求變。

在宏觀經濟背景、市場融資需求出現變化時,農村金融機構應順勢而爲主動求變,放棄對規模增長的單一追求。當農村金融機構不再以規模增長爲經營發展的唯一目標,如何高質量發展則是機構追求的方向。

在信貸投放的過程中,盤活存量信貸資源的作用不斷加大,銀行業或將更多通過信貸資源從低效領域轉向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李亞華認爲,在2024年監管政策的指導下農村金融機構也在淡化“規模情結”。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6月,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第15屆陸家嘴論壇上的主題演講中提到:“當貨幣信貸增長已由供給約束轉爲需求約束時,如果把關注的重點仍放在數量的增長上甚至存在規模情結,顯然有悖經濟運行規律。”

對於未來農村金融機構如何從規模增長,轉向“小而美、小而精”的發展?李亞華指出,首先是紮根本土進一步下沉;其次,以“客戶需求”爲導向,服務再“精準”。中國幅員遼闊、省份衆多,各地區經濟、生活狀態差異巨大。同時當前國家的政策、制度環境仍處於多變期,這就使得銀行在設計普惠信貸產品、制定授信、風控策略時面臨極大的挑戰。紮根本地,熟悉客戶的農商行只要調整、應對到位,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最後,以“自身情況”爲基礎,實現以放大線下優勢爲目的的數字化轉型。從目前大行在科技金融上的投入看,這方面中小金融機構去拼人員、拼投入不現實。農商行需要補齊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各類短板,但不能希冀數字化成爲自身的“長板”,反而要秉持“越是數字化、人的服務越珍貴”的理念,找到符合自身特色、順應時代要求的差異化轉型的道路。

堅守主責主業 初心不變

2024年,政策上強化農村金融機構定位,同時也對於農村金融機構如何應對同業競爭指明瞭方向。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嚴格中小金融機構准入標準和監管要求,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完善金融機構定位和治理”,爲農村中小銀行應對大行下沉衝擊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必須始終堅持“以客戶爲中心”的服務理念,聚焦主責主業,走差別化定位、差異化競爭的道路,包括農商銀行在內的中小銀行要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

對於2025年的農村金融機構要如何應對市場競爭?李亞華認爲,首先要堅守“金融爲民”的定位不變。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要建立金融強國,在此要求下,金融業本身的規模增長和盈利不是金融行業的主要追求目標,人民的需要、國家的需要、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需要纔是金融行業追求的核心。天生具備人民性、功能性稟賦的普惠金融,必然成爲農商行的主責主業。

其次,要堅守“做小做散”的定位不變。“支農支小,做小做散”。堅守“立足本土,開展特色經營”的定位不變。新時代,黨中央對於農村中小銀行的發展要求是“立足本土,開展特色化經營”。而實現這一要求,需要堅持新的“三性原則”,即地域性、功能性和盈利性。也就是說,需要基於一方地域,在體現功能性的基礎上實現盈利性。農村中小銀行自身資源稟賦不足,但地方政府的組織資源能力是強大的,因此,農村中小銀行只有借力地方政府,才能放大自身發展能力。

自2024年以來,LPR三次下調,存款利率經歷多次調整,農村中小銀行直面淨息差收窄、營收增速放緩、不良率攀升等多重壓力。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2024年三季度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爲1.53%,較2024年6月末下降0.01個百分點,淨息差進一步承壓下行,其中農商銀行淨息差爲1.72%,與2023年的1.89%相比有所下降。

在2025年開門紅中,各農商行在保證存款總規模穩定的情況下,如何做好前期3~5年期高利率存款的續存轉換就尤爲重要。李亞華指出,目前部分農商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95%)已低於總存款付息率(2.16%),新老客戶出現倒掛,只要做好舊定期客戶地轉化,就必然能實現付息率下降30~50BP。當然,這也需要各農商行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不搞一刀切,分階段、分機構、分客戶找準利率費用平衡點,做“細活”,從新舊客戶產品切換、結構優化中做文章。

李亞華告訴記者,要將提升活期、低成本存款佔比放在攬存增存的重要位置,同時要在新舊存款客戶轉存中做文章,加快調整定期存款付息率。從當前日益激烈的銀行間市場競爭情況看,作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農商行,與其冒着重大風險偏離主業,多渠道涉入自身不瞭解、不佔優勢的新業務領域增加收入來源,不如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深耕。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