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黃胤毓曝拍攝紀錄片秘訣 「頭一年影像都放棄」

綠色牢籠》導演黃胤毓對於倒九份昇平戲院舉辦特映,直呼感動。(希望行銷提供)

臺灣紀錄片導演黃胤毓耗時7年的《綠色牢籠》,講述戰前「西表礦坑」的臺灣移民打拼史,以影像記錄橋間阿嬤在漂泊時代中如何以強韌的生命力面對殘酷命運,又是如何在人生最後盡頭重新回顧她的人生。今(9)天母親節,導演黃胤毓特地來到知名礦坑城市九份的昇平戲院舉辦特映,邀請文史相關者,包括大力幫助電影拍攝的臺灣礦坑專家張偉郎,以及成立猴硐礦工文史館的退休老礦工周朝南、毛振飛等人前來觀賞電影。

黃胤毓對於別具意義的九份特映,感性表示:「橋間阿嬤時候也是在基隆瑞芳等地輾轉生活,最後纔到了西表島。今天的放映就像是這段歷史的見證一樣。能在母親節這一天,在和阿嬤有淵源的九份放映,非常感動。雖然阿嬤家是挖煤礦的,去西表島前在基隆、瑞芳煤礦一帶住過,但阿嬤也記得小時候曾和朋友到九份的金礦來淘洗砂金的童年回憶。」 並再次感謝張偉郎特地到西表島協助拍攝,現場老礦工們看完電影后,也熱烈地與黃胤毓分享觀後心得並紛紛留下合照留念,感嘆:「當年礦坑生活是真的很苦。」

黃胤毓致力透過影像紀錄沖繩八重山臺灣移民史,繼2016年推出紀錄片《海的彼端》後再推新作品,爲宣傳《綠色牢籠》他近期跑遍全臺各大專院校舉辦演講,被問起拍攝紀錄片的秘訣,他表示紀錄片最重要的就是先跟拍看看,常常是在拍攝過程中,電影的輪廓纔會慢慢浮現,他甚至還透露頭一年的影像幾乎都沒剪進片中,「像我拍《綠色牢籠》紀錄阿嬤的四年期間,我第一年的影像幾乎都沒用,我自己想想也都覺得很驚訝。那時候我們都在彼此認識,阿媽也要跟陌生人變成不是陌生人,熟悉被拍的感覺,我經過7年再回去看,都覺得有點生疏不夠熟悉。」

對他來說拍攝紀錄片,不是設定問題,而是看受訪者想說些什麼,他雖然內心有想問的問題,但一切平常心,有時運氣好的時候,橋間阿嬤會暢所欲言;阿嬤狀態不好的時候,那他就改天再來拜訪。拍到後來他似乎變成隱藏在攝影機後的心理醫生安靜聆聽橋間阿嬤如何去面對生命的斷裂,「當攝影師架好機器,就慢慢讓阿嬤暢所欲言,這時候我就是很好的聆聽者,從聆聽當中就可以慢慢建立出阿嬤的人生脈絡。」但他也坦言這樣的拍攝方式其實很花時間,「所以我纔會選擇搬去沖繩工作,這樣交通也方便。」

黃胤毓當初除了拍攝橋間阿嬤,也特地在臺尋找演員去西表礦坑實地拍攝劇情重現部分,後雖因篇幅關係僅保留少部分在電影當中,但他選擇將演員重現劇情,另外剪輯成20分鐘左右的短片草地火焰》,並以神秘場放映的形式,播放給參與募資觀衆們。他表示《草地火焰》其實是想紀念當初在西表礦坑犧牲的無名礦工,雖然他們並沒有留在歷史當中,但礦工們想離開卻只能屈服於命運牢籠的無奈,值得以影像被呈現。電影14日在臺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