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先生賽先生 呼喚穿先生
(圖/指揮中心提供)
1919年民國剛啓,中國一片混亂,一次世界大戰後巴黎和會上有關山東問題的決議導致了著名的「五四運動」,同年思想家陳獨秀明白揭示新文化運動的二大基本原則─「德先生」(民主,Democracy)和「賽先生」(科學,Science),他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
時間快轉到2021年的臺灣,100多年後,這兩位先生是否已經健壯存活了,還是仍在虛無飄渺間呢?
「德先生」最需要「賽先生」的精神和支持,但觀察政府這次對疫情的處理,顯然在很多地方缺乏「賽先生」的精神,例如以疫苗的研發來說,科學上訂有嚴謹的研發步驟和各期的實證程序,但國產疫苗在只做了幾千人的二期實驗之後,就要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萬一政府也給它通過,置「賽先生」於不顧,「德先生」難免蒙羞。
再看這次疫苗的分配,如果這次疫苗施打的目標是年長者,那麼政府可以算出疫苗的數量,到底全國有多少年長者可以施打,然後依據這些年長者的居住地來分配各縣市的疫苗,這樣自然全國統一,不會有「同老不同命」的混亂現象。有這些「賽先生」的好方法不用,疫情不嚴重的縣市還能多分配到疫苗,難怪會被批評。
「賽先生」很重要,但「德先生」更需要一位「穿先生」(透明,Transparency),沒有「穿先生」,「德先生」做事爲所欲爲,無法監督,一定短命,這就是爲什麼各個民主國家都需要很多「資訊公開法」的緣故。
同樣的看看這次有關疫苗的問題,就存在很多不透明的地方,例如當初疫苗的代工爲何破局?陳時中還在立法院證實,去年AZ藥廠曾想請臺灣代工生產3億劑疫苗,但「有人不太喜歡這樣」,這「有人」是誰?有這麼大的權力?
再來是疫苗的採購。去年8月,前行政院長林全的東洋製藥與德國總公司談妥,打算買進3000萬劑BNT疫苗,當時官員們在記者會上意氣風發,但最後爲什麼破局?誰在搗蛋?政府雖然甩鍋大陸,但也請拿出證據,另外還有民間想要自行採購疫苗,往往也是重重阻礙,讓人望眼欲穿,到底是不準買還是買不到?原因何在?這些都是因爲缺乏「穿先生」,才讓政客或商人可以黑箱作業而不負責任。
1915年,陳獨秀在新發行的《青年雜誌》創刊號對青年提出6點要求:「自由的而非奴隸、進步的而非保守、進取的而非退隱、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像的」,沒想到100多年後,我們還是需要對老百姓提出同樣的呼喚,100多年來,我們思想有進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