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家18C企業衝刺港股IPO 越疆科技完成境外上市備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坪深圳報道

近日,證監會發布關於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越疆科技”)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越疆科技擬發行不超過1.38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在節卡股份因財報更新科創板IPO“卡殼”,遨博確定上市輔導但遲遲未遞表的當下,越疆科技有望率先上市,衝擊“協作機器人第一股”。

招股書顯示,越疆科技成立於2015年,專門從事協作式機器人開發、製造及商業化,在技術方面享有領先的龍頭地位。截至2024年6月17日,越疆科技推出4個系列共27款協作機器人型號,可滿足製造、零售、醫療健康、STEAM教育、科研等衆多領域的大量使用場景。

由於公司尚未盈利,越疆科技選擇以18C特專科技公司新規的標準向資本市場發起了衝刺。其也是港交所18C新規後,第三家選擇以該標準遞表上市的企業。

出貨量高但收入不高

所謂協作機器人,就是具有可操作性機械臂的機器人,可以與人在同一工作空間內協同作業,區別於傳統工業機器人,具有安全、易用、靈活的特徵。

從行業地位來看,越疆科技招股書援引了灼識諮詢的報告——按2023年的出貨量計,越疆科技在全球協作機器人行業中排名前二,並在中國所有協作機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場份額爲13.0%。

2023年,越疆科技的協作機器人出貨量達到1.4萬臺,位居全球協作機器人行業的第二名,市場份額爲13%,僅次於第一名的丹麥公司優傲。

據越疆科技招股書,全球協作機器人行業五大市場參與者包括A公司、越疆科技、B公司、C公司和D公司,市場份額分別爲14.8%、13.0%、7.4%、6.5%和4.6%,合計46.3%。對比可知,A公司指的就是優傲,B公司和D公司分別爲遨博、節卡,後兩家均爲國產廠商。

儘管出貨量較高,但從財務基本面上看,越疆科技收入規模卻略低於節卡,且淨虧損則遠高於節卡。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越疆科技的營收分別爲1.74億元、2.41億元和2.86億元,淨虧損分別爲4175.6萬元、5247.7萬元和1.03億元;而節卡股份同期的營收分別爲1.76億元、2.81億元和3.50億元,淨利潤分別爲-723.31萬元、573.57萬元和-2854.73萬元,2022年,節卡股份還曾短暫扭虧爲盈。

這是由越疆科技收入結構造成的。分產品來看,越疆科技的產品主要分爲四軸協作機器人、六軸協作機器人、複合協作機器人。其中四軸協作機器人更多應用於教育、輕工領域,相關產品推出時間更早。六軸協作機器人的應用行業則更爲廣泛,包括零售、醫療、化工等,越疆科技所擁有的27款型號產品中有22款都屬於此類。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越疆科技的協作機器人重要應用場景系四軸爲主的教育行業,即協助學生學習STEAM課程(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領域融合的綜合教育)。2021年,其教育業務創收佔比超過七成,報告期內有所下降,但2023年其教育業務的創收仍達到1.22億元,佔比超四成。

而從單價上看,報告期內越疆科技四軸協作機器每臺僅爲八千多元,六軸協作機器人則每臺則在五萬元以上;而節卡機器人整機產品的平均單價均在六萬元以上,其中節卡Pro系列單價最高,超過10萬元/臺。

2021年開始,越疆科技才陸續推出適用於生產製造商等工業領域的CR系列、咖啡沖泡及拉花等消費類場景的Nova系列等機器人產品——2021年至2023年,其工業應用領域的機器人在收入中的佔比逐漸升高,同期收入分別爲0.45億元、1.24億元和1.51億元,佔比分別爲25.7%、51.8%和52.9%。

越疆科技官網指出,目前比亞迪仰望U8汽車全自動生產線就採用了公司的協作機器人設備,此外,微軟、歐姆龍、西門子、戴爾等知名3C電子企業也是公司客戶。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認爲,目前,全球協作機器人中,六軸協作機器人仍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六軸協作機器人相對於四軸而言具有更高的負載能力以及自由度,被廣泛應用於汽車及零部件、3C電子、機械加工、五金衛浴、新能源、半導體等工業場景,以及生命科學、保健理療、新零售等非工業場景中。”

競爭加劇現金流緊張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單價之外,越疆科技的毛利率水平也明顯低於節卡,且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

2021年至2023年,越疆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爲50.5%、40.8%和43.5%,而節卡的毛利率則爲49.39%、50.23%、48.25%。

從越疆科技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其六軸協作機器人的平均售價要明顯高於四軸協作機器人,毛利率數據則相反。2023年,六軸協作機器人的平均售價爲每臺5.66萬元,毛利率爲47.2%,四軸協作機器人的平均售價則是每臺0.84萬元,毛利率爲54.8%。

雖然相比於傳統機器人,協作機器人毛利率較高,但是近年來,許多傳統工業機器人廠商也在進軍協作機器人細分市場,行業競爭加劇,廠商對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議價權也隨之減弱。

“在協作機器人領域,其實各家企業的產品在應用上相差並不大,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一名協作機器人公司銷售經理受訪指出,“現在是買方市場,一方面產品價格越來越低;另一方面,買方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對產品的要求更加複雜。協作機器人企業無論是在產品開發端還是銷售端,都越來越細分了。”

同期,企業面臨的成本投入壓力卻有增無減。報告期內,越疆科技的研發投入不斷加大,2021年至2023年研發開支分別爲4687.3萬元、5205.4萬元和7052.7萬元,佔各年度收入的26.9%、21.6%及24.6%;銷售及分銷開支則分別爲6363.0萬元、8927.4萬元和1.27億元,佔當期總收入比重爲36.5%、37.0%和44.4%,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在此背景下,越疆科技現金流已經告急。報告期內,越疆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爲636.7萬元、-1.17億元、-1.58億元。然而,截至2023年末,越疆科技賬面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1.11億元。

18C能否拯救越疆?

在上述背景下,上市成爲越疆科技最爲緊迫的課題。招股書顯示,D+輪融資後,越疆科技的投後估值約爲35.31億元。

在遞表港交所前,越疆科技曾嘗試謀求A股上市。2023年1月,越疆科技籌備在上交所申請上市,與中金公司訂立輔導協議,並向中國證監會深圳監管局進行上市輔導備案。但隨着A股IPO市場變奏,2024年上半年,越疆科技決定尋求在港交所上市。

去年3月,港交所推出18C改革,允許未有收入、未有盈利的“專精特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今年9月1日,港交所對於18C特專章節的相關改革正式生效。

從定位來看,港交所18C章主要覆蓋五大行業,即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及軟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

對於特專科技公司來說,擬上市公司的最低市值進行了一定的下調,分爲兩種情況。一方面,已商業化公司由60億港元減至40億港元;另一方面,未商業化公司由100億港元減至80億港元。其中,已商業化公司指於經審計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收益至少達2.5億港元(商業化收益門檻)的特專科技公司,而未商業化公司指於上市時未達到商業化收益門檻的特專科技公司。

從執行效果來看,目前已有兩家企業成功通過該標準上市,但上市後的表現並不算好。

今年6月,頭頂AI製藥第一股光環的晶泰科技成功上市,成爲首家“18C特專科技公司”,但此後其股價表現卻並不算好。晶泰科技發行價格爲5.28港元/股,僅18個交易日後的7月10日便遭遇破發,9月雖然經歷過短暫追捧,達到16港元的歷史最高價,但最終卻於11月二次破發,最新收盤價爲4.12港元/股。

今年8月,港股智駕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02533.HK)也以18C特專科技標準成功上市,發行價爲28港元/股,但上市後不久也快速破發,最新收盤價爲27.4港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