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票是社福政策?議員打臉柯P:請正視成效不彰的事實
▲議員質疑交通票成效不佳,捷運運量未成長。(圖/記者邱顯燁攝)
臺北市議會2日進行交通部門質詢,不少議員提到,1280元交通定期票花了1億成本卻只提升1%運量,質疑與成本不符;柯文哲3日解釋,交通定期票主要的目的不是提高運量,是減輕長途運輸者的費用,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福利的概念。但議員何志偉拿出過去市府推動定期票的預算說明,打臉柯強調正確的邏輯應該是以「增加運量,減少自小客車及機車用路人」來當作指標。
對於柯文哲稱定期票是社會福利概念,何志偉指出,定期票是交通政策,絕非社福政策,「請柯市長不要偷換概念」;他指出,當初定期票上路的目標有2個,「常搭的繼續搭」、「不搭的要吸引過來」,而2個月花1億卻只換來1%的運量成長,代表不搭的沒吸過來,「請市府正視成效不彰的事實,做出調整。」
▲何志偉打臉柯文哲,交通定期票應該是交通政策而非社福政策。(圖/何志偉議員辦公室提供)
國民黨籍市議員汪志冰2日質詢時,質疑1280元交通定期票吸引力不足,纔會發生購買人數與續票人數從5月以來逐月下降;而何志偉也指出,5、6月公車運量只提升1%,捷運運量未增加,但市府這兩個月卻補貼了新臺幣1億元。
而柯文哲3日受訪則說,1280元交通定期票主要的目的不是在提高運量,目的是減輕長途運輸者的費用,這也是一種社會福利的概念,「就是說,他經濟比較弱勢買不起臺北市的房子,要住到外面去,上班花比較多的時間、還要花比較多的錢,有時侯在整個都市的均衡發展不是有利的」,定期票是有整套的都市計劃策略下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