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德陽來看鳥

小雪一過,來四川德陽看鳥的人就多了起來,綿陽、成都,甚至全國各地的愛鳥者都慕名而來。本地市民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茶餘飯後總要到旌湖兩岸遛彎打卡,給紅嘴鷗喂點食,吹着口哨和它們互動,彼此確認過眼神後,才一步一回頭地離開。

就這樣,候鳥成爲了許多市民心裡時刻惦記着的寶貝。人鳥同城,也讓傳統重工業城市華麗轉身,凸顯出柔情似水的一面。有候鳥的陪伴,相信這個冬天不會太冷

隨着這些年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德陽撕下了過去帶着濃濃重金屬氣味的標籤,候鳥也越來越青睞這座山水生態園林城市。候鳥的棲息地旌湖,是一條長約17公里的人工湖,水深約6米,從北到南被橋閘截成五段,小魚小蝦很多,適宜野生鳥類獲取食物。野生鳥類需要與人保持70到80米的安全距離,旌湖水面寬度在300米到500米左右,剛好爲野生鳥類提供了充足的安全活動空間。城區市民沿水而居,棲居於旌湖東西兩岸。

寸土寸金的旌湖岸,建成了平均寬度50米以上的綠色森林長廊,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森林休閒觀光帶。在植入綠色生態元素的同時,還融入歷史、雕塑、時尚、文體健身等元素,蛻變成城市中心的網紅打卡點,也是德陽人帶外地朋友觀景散步的必選之地。

每到深秋季節,以紅嘴鷗、赤麻鴨、翹鼻麻鴨、骨頂雞爲代表的3萬隻候鳥紛至沓來,廣大市民也會歡天喜地像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一樣,扎堆佇立在湖邊對它們行注目禮。全球數量不足千隻的青頭潛鴨連續5年來德陽過冬,優美靈動的白鷺10年之後也再次來訪,對生態環境要求高的中華秋沙鴨黑鸛等也相繼在旌湖現身……這讓愛鳥的德陽市民心裡驕傲得有底氣。

“魚逐水草而居,鳥擇良木而棲”。德陽人愛鳥護鳥,不只是嘴上說得起勁,而是捨得花工夫,功課做得紮實走心。隨着鳥的數量逐年增加,在食物鏈供給上出現吃緊。爲了不讓這些“貴客”捱餓受委屈,自5年前起,德陽財政每年撥出專項資金解決候鳥的口糧缺口;在旌湖放置14個紮好的竹筏,緩解鳥兒們在湖面“打擠”的現象

爲了給遷徙的候鳥營造一個長期安穩舒服的家,去年德陽又在旌湖中打造了7座鳥島,在鳥島迎水面設置鉛絲籠等進行加固,在島上種植植被、設置樹樁,爲候鳥越冬和長期居住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七座鳥島的建成,豐富了旌湖的生態多樣性,把原來冬季觀鳥的旌湖,打造升格爲四季可觀鳥的勝地。

在很多小區,愛鳥志願者發起“德陽鳥窩計劃”和“安居工程”,在小區和綠地內掛置人工鳥巢和鳥類投食點,組織人員設計出幾十種人工鳥巢和“愛鳥雨棚”,在雨棚頂層增加隔層,作爲麻雀、八哥野鳥的家。不少小區專門種植了漿果樹,既有觀賞價值又能滿足鳥類棲息和覓食。全市千餘名愛鳥志願者爲候鳥撐起保護傘,對受傷的鳥兒進行及時救治,杜絕傷鳥害鳥現象發生。

漫步在旌湖兩岸,岷江橋、彩虹橋、珠江橋、沱江橋之間,每隔幾百米,就有一個半圓形伸出湖面的觀鳥平臺,男女老少手裡拿着麪包、餅乾向空中拋撒,鳥兒們便從湖裡一次次躍起,爭相逐食嬉戲;也有人懶得拋撒,將食物就放在手心,外向的紅嘴鷗毫不設防,撲棱着翅膀從人手心裡叼食,喉嚨管一凸一凸的,引得人們笑聲不斷。

吃飽玩夠之後,鳥兒開始引吭高歌,似乎由某一隻鳥兒突然興起,帶頭領唱,其它鳥兒就會跟着附和,羣鳥爭鳴,整個旌湖像集合了一支盛大的樂隊,將人帶入歡樂的海洋。洗耳恭聽時你會發現,其實鳥兒的聲音也是千差萬別的,有悅耳動聽的天籟之音,也有走調的嘰嘰喳喳。隨時還能聽得見它們展翅的脆響,給人一種永遠向前向上的衝動。

如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鳥同城的生態人文景觀正在德陽形成。愛鳥護鳥的佳話聲名遠揚,成爲這座文明城市的亮麗名片閒暇時邀三五好友來旌湖邊看看鳥,又或者在藍天白雲下發發呆,成爲許多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另一種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