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鴻:爲生命突破禁區 爲民衆勇擔使命

近日,“大醫無界 大愛無疆”第九屆首都十大健康衛士頒獎典禮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獲得“首都十大健康衛士”稱號。董家鴻在國際上首創“精準外科”理念,帶領團隊成功開展了一系列高難度肝臟手術。他十餘年來躬身健康幫扶,深入高原牧區爲包蟲病患者解除病痛,在肝臟外科“禁區”烙刻下獨屬於中國醫者的印記。

精準外科 爲生命突破禁區

“開別人開不了的刀,治別人治不好的病”,這是恩師黃志強院士對董家鴻的教導,也是董家鴻一生的追求。“作爲一名醫者,應有頂天的追求、立地的情懷、惠民的行動。在挑戰醫學頂峰的路上,保持爲百姓服務的初心,盡吾輩之所能讓更多民衆獲益。”董家鴻說。

2006年,董家鴻在持續改進複雜肝膽疾病的實踐中,在國際上率先提出“精準外科”理念,構建了契合現代科技特徵和社會健康需求的精準外科範式。

在這一理念指導下,董家鴻帶領團隊開展了極限肝切除、劈離肝移植、雙供肝活體移植、體外肝切除等一系列累及肝內重要脈管結構的高難度手術,使過去的“不治之症”獲得破解之法,挽救了大批覆雜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2009年,董家鴻團隊完成了世界上首例免除體外靜脈轉流的體外肝切除加自體肝移植手術。2016年,他又歷時14小時,完成世界首例“體外肝切除加自體餘肝移植聯合肝上腔靜脈移植重建”根治終末期肝包蟲病。

體外肝切除是肝臟移植和肝切除兩種技術的集成,這項技術顛覆了原有的外科理念,幾乎突破了所有肝膽外科的“禁區"。2016年,董家鴻完成的體外肝切除及自體餘肝原位再植術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直播,讓中國經驗在這一領域領跑世界。

人民至上 勇擔醫療幫扶使命

包蟲病是一種主要流行於我國藏區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威脅着我國衆多羣衆的生命健康。該病主要受累部位爲肝臟,可以轉移到肺、腦等器官。未經治療的泡型包蟲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達94%,當地人稱其爲“蟲癌”。董家鴻將徹底清滅肝包蟲病作爲健康幫扶的重要目標。他常常說:“作爲一名醫生,最能夠爲國家與民族作貢獻之處,就在於解決重大、疑難的疾病問題。”

從2015年起,董家鴻帶隊30餘次深入海拔4700米牧區進行醫療幫扶。專家團隊行程累計10萬餘公里,累計篩查18000餘人次,開展複雜包蟲病手術500餘臺,開展科普宣講860餘次。多年來,董家鴻動員集結的全國專家團隊通過組團式開展規模化公益手術救治提升基層包蟲病救治能力。同時,培養屬地化醫療技術人才,創新應用複雜包蟲病外科手術,研發牧區疾病篩查與遠程醫療技術,面向疫區羣衆進行健康宣教……多管齊下推動包蟲病精準防治體系的建立。

近年來,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包蟲病清滅計劃”取得了顯著成效,牧區羣衆的包蟲病知曉率提升至90%以上,患病率從0.63%降至0.14%以內,包蟲病流行態勢得到有效控制。“我們針對堪稱世界醫學難題的複雜包蟲病病例,在高原探索應用一系列尖端外科技術,成功挽救了數百例終末期包蟲病患者的生命。”董家鴻感慨道,只要堅持走下去,包蟲病的清滅一定可以實現。

屹立京北 打造現代卓越醫學中心

2014年,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開業運營,董家鴻就任首任院長。在多年的快速發展中,醫院在董家鴻的帶領下建立起具有鮮明特色的現代健康醫療服務體系和醫院管理體系。醫院面向社會健康需求打造智慧賦能的整合式區域健康醫療聯合體,採取多種措施有效緩解民衆看病難、看病貴、就醫體驗差的困擾,形成探索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清華長庚模式”。

據董家鴻介紹,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建院之初便制定了“三步走”十年發展規劃。第一步,醫院通過健全臨牀學科,建立現代醫院管理體制、運營模式以及現代健康醫療服務體系,爲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經濟的健康醫療服務。第二步,醫院以“特色發展、塑造品牌”爲階段性目標,重點建設優勢學科和核心醫療競爭力,開展國內外領先的醫療技術百餘項,同時發展科研、教學,以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驅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第三步,醫院始終以培養具有高度人文情懷的卓越醫學人才爲核心任務,以推動醫院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爲主題,全面深化醫院綜合改革,加快建設大學附屬教學研究型醫院,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辦好人民滿意、職工幸福、行業讚譽的醫院,努力建成國際一流的卓越醫學中心。

“有了這些年高質量發展打下的基礎,我對醫院的未來充滿信心!”董家鴻說。

(勞動午報記者 宗曉暢 通訊員 恆易 南子鈺)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