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風向球-日本把夕陽產業當文化事業
十二月中旬走訪日本最大的蠶絲產地--羣馬縣,原本腦中浮現的畫面是像中國供觀光客參觀的蠶絲博物館那樣的生氣勃勃,但實際採訪後卻發現不然,日本蠶絲產業在進口產品的競爭下,產量大不如前,產業發展也遭遇瓶頸。兩相比較下,中國將蠶絲產業當成營利事業經營,日本則當成文化事業來經營。
日本曾是世界少數的蠶絲製品輸出國,連日本皇居內都曾設有養蠶所,但是現在日本幾乎看不到養蠶、紡絲的廠商,在日本流通的蠶絲製品中,純日本國產的絲織品只佔○‧六%,連日本人都幾乎忘記日本也產蠶絲的事實。
羣馬縣位於日本列島中央,已有一千二百年養蠶紡絲的歷史,是日本數一數二的蠶絲生產縣,儘管現在蠶絲產業已落沒,但羣馬縣政府和民間企業仍不願放棄這入不敷出的夕陽產業,仍抱着重建絲綢王國的雄心。
羣馬縣政府振興蠶絲產業的具體作法是,積極爲絲綢相關業者爭取經費補助,擬訂各種宣傳策略,協助業者打開羣馬產絲綢的知名度。最近還計劃將明治政府於一八七二年在羣馬縣建蓋的官營近代化機器紡絲模範工廠「富岡紡紗廠」,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登記爲世界遺產。
當地的民間企業爲了讓蠶絲文化傳承下去,也致力研發養蠶、染織技術,甚至不惜虧本經營,MLLANORIB絲綢產銷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參觀店面時,看到商品標價嚇了一跳,一條短短圍巾標價都要一、二萬日圓,當然以日本的消費水準來看並不算貴,但是與中國的蠶絲製品相比就感覺有點貴。
日本觀光團不管是到上海、蘇州或北京都會帶去參觀蠶絲博物館、工廠,一條蠶絲被只要一萬日圓(約臺幣三千五百元),而在這裡卻幾乎買不到一條圍巾。
該公司社長★口晴美表示,她在一九九八年成立公司時,就很清楚無法以量取勝,只能以品質和獨創性取勝,例如,他們的「染繭」技術在○九年十二月時便取得專利。
所謂的染繭,是指從蠶吐絲結繭的階段就控制了絲的顏色,能生產各種顏色的蠶繭,織出色彩更豐富的絲綢,每個天然蠶繭的顏色都有些微的差異,便可織出獨一無二色澤的絲綢。
該公司與羣馬縣的四家養蠶農家簽約,限用當地的蠶繭品種,傳統技術加獨創的染色技術,使絲綢發出獨特的光澤和觸感。從紡絲、織布到縫製成品都是自家工廠製造,品質有保證。MLLANORIB也因而被日本經濟產業省選爲「農工商合作」的模範企業及「日本三百大有活力的中小企業」。
不過,★口透露說,現在蠶絲的生產成本頗高,簽約的農家收入大多來自政府補助,但政府打算取消補助制度,明年的蠶繭成本可能漲十倍。羣馬縣副知事茂原璋男對此表示,羣馬縣將蠶絲產業視爲文化事業,無論如何都要讓它延續下去。日本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執着也不禁讓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