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源自韓國的髒髒包爆紅 爲何臺灣少見韓國麪包連鎖店?
▲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法蘭司烘焙創辦人高垂琮認爲臺灣烘焙業具有技術傳承、口味研發及創意等優勢。▼(圖/記者林淑慧攝)
去年底走紅大陸,並一路風靡至臺灣的「髒髒包」,在網路上掀起「曬髒」風潮,而這款甜點原本源自韓國咖啡店,但令人好奇的是,韓國麪包在臺大流行,爲何臺灣少見韓國麪包連鎖店?
方型麪包外層刷上巧克力醬,再撒滿可可粉,大口一咬就爆漿,這款讓人口髒臉髒的巧克力可頌麪包,在韓國原本叫「Dirty Choco」,傳入中國改名爲傳神的「髒髒包」,連藝人劉若英、蔡健雅也不計形象,在社羣平臺公開「曬髒」,現在也成爲臺灣烘焙業最火紅的新款產品。
臺灣烘焙業進入春秋戰國時代,除了傳統臺式麪包店,日式麪包、歐式麪包紛紛來臺開設單店,或建置連鎖麪包店體系,爲何獨獨不見韓國麪包店呢?
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法蘭司烘焙創辦人高垂琮表示,韓國麪包的外觀漂亮,讓人看了就想吃,又能引發話題,讓韓國烘焙業進軍東南亞市場,可說是打遍無敵手,但唯獨在臺灣市場未見成效。
高垂琮認爲,臺灣麪包近年在國際賽事大放異彩,包括吳寶春、王鵬傑等師傅,紛紛拿下世界面包大師賽的冠軍,主因在於臺灣有好的農產品,經過深加工後成爲好原料,加上臺灣的多元歷史,有着美國、大陸大江南北及日本師傅的技術及涵養,讓臺灣烘焙業充滿創意,也成爲抵抗外來競爭的優勢。
相較之下,外觀漂亮而有話題的韓國麪包,口味較爲單一,加上外觀和入口品質有落差,和臺灣烘焙業相比,在技術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韓國麪包店目前在臺未有大規模展店的情況。
展望未來,高垂琮指出,臺灣烘焙業的原料多半仰賴進口,對烘焙業來說,不像歐美具備天生優勢,但能在技術傳承、口味研發及創意上,與國際上競爭,甚至拿下國際大獎。「臺灣不是烘焙業肥沃的土地,但就像玉山的地,可以活下來的那一棵,就能活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