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買房、租房即可落戶,吸引人還需留住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同步推進戶籍、用人、檔案等服務改革”“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

實際上,今年以來,南京、佛山、武漢、瀋陽等十多個城市已經出臺落戶新規,包括重啓購房落戶、探索租房落戶、提高買房積分賦分等,買房租房“送”戶口。

放寬落戶要求後,這些地方如何加強配套服務保障,真正留住人?

多地買房、租房可申請落戶

多個新一線城市、核心二線城市今年出臺落戶新規,放寬落戶條件,買房、租房即可申請落戶。

其中,南京時隔6年重啓購房落戶政策,明確提出“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在本市擁有合法穩定住所且實際居住的非南京戶籍人員,可以直接辦理落戶”。

蘇州、佛山、合肥等地推行“買房即可申請落戶”,並允許配偶、未成年人子女等隨遷。

武漢進一步優化購房落戶手續,因房屋尚未交付而無法直接辦理落戶的外地購房者,可憑經備案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及繳費憑證等申請提前辦理購房落戶手續。

“以前要等新房交房、辦完房產證才能落戶,新政出臺後,落戶進程加快了不少。”武漢一家房產中介的經理人小孟說,他有位客戶最近剛買了房子,用網籤合同一個月就完成了落戶。

杭州雖然沒有放寬至“零門檻”落戶,但提高了現有積分落戶框架內自有產權住房的賦分權重——今年7月起,杭州市居住證積分管理指標體系中“在本市市區自購產權住房且實際居住”指標標準分值由30分提高到80分。

“買房賦分大幅度提升,意味着按現行規則,45週歲及以下人羣在杭州買房,可憑藉年齡積分和住房積分獲得落戶資格。”杭州市住保房管局房地產業發展處副處長何陳煜介紹說。

部分城市還將租房落戶作爲政策調整的落點。佛山的落戶新政中提到,當地就業滿三年,租房可申請入戶;6月1日起實施的《瀋陽市進一步促進外來人口落戶若干政策措施》明確租房即可落戶,同時放寬投靠落戶範圍至兒媳、女婿、兄弟姐妹、孫(外孫)子女等近親屬。

“聽說租房也能落戶,請問具體有什麼要求?”近日,在瀋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新華派出所,江西人鄭先生來諮詢落戶相關問題。記者留意到,戶籍民警金鷺的登記簿顯示,該派出所近一個月來已有幾十名新落戶者。

瀋陽市公安局社區警務支隊副支隊長李偉介紹,爲全力做好新政實施,瀋陽公安全市派出所戶籍窗口365天無休,實行“一次告知”和“一窗通辦”。

增加購房“含金量”的深層考量

業內專家認爲,多地出臺的落戶新政是戶籍制度改革的進一步落實,既有拉動房地產市場的考量,也是城市吸引人才、人口的需要。

2014年以來,共有1.5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2014年的35.93%提高到2023年的48.3%。目前,我國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的落戶限制基本取消,300萬以上城市的落戶條件正有序放寬。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明豔認爲,各地紛紛出臺落戶新政,主要目的是提振市場活力。記者採訪發現,多地放寬落戶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盤活了本地消費市場,尤其是住房市場。

在武漢,新政出臺後,新房市場呈回暖趨勢,6月商品房日均成交325套,較去年同期增長18.4%;在杭州,6月二手房網籤達8849套,同比去年增長68.3%,創下了杭州15個月以來的成交量新高。

華中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立中認爲,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已發生變化,在此背景下,通過出臺購房即可落戶等政策,既從需求側降低購房門檻,也提升了房產的“含金量”,可以更好調結構、穩市場。

“城市競爭實則是人口、人才的競爭,只有人才要素流動起來,城市的發展活力纔會越來越強。”瀋陽市人社局就業處副處長韓鬆說,放寬落戶限制能夠暢通年輕人、農村人口進城渠道,更充分利用勞動資源。

梳理各地公佈的落戶政策可以發現,學歷、年齡等門檻逐漸放寬,頂尖人才爭奪轉向人口爭奪。暨南大學教授、華南城市研究會創會會長鬍剛說,“搶人”已不侷限於高學歷人才,技能人才、勞動力人口等都成爲爭奪對象。

不同地區的“搶人”策略不同。長三角、珠三角多地表現出對技能人才的青睞,東北一些城市傾向於吸引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人才羣體。業內人士分析,政策轉向符合城市產業結構轉型需要,也有助於解決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技能人才青黃不接和勞動力缺口問題。

吸引人還需留住人

瀋陽落戶新規發佈後一個月,全市落戶9719人,同比上升3.16%,環比上升31.60%;佛山5月13日起實施落戶新規,至7月5日全市共受理市外遷入申請5.3萬人,是去年同期近3倍。

意願落戶人羣中不少來自小城鎮,看中大城市的就業機會、綜合生活品質和多元文化氛圍,期待通過落戶讓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個人及家人享受更好的醫療、養老等保障。

受訪專家認爲,大城市的戶口之所以被十分看重,主要是其附帶了購房購車資質,以及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養老、城市基礎設施等一系列優質公共服務。近年來,雖然不少城市基本社會服務逐步向無戶籍的外來人口拓展,但一些優質資源依然會優先提供給戶籍人口。

李明豔舉例說,落戶後可享受孩子就近入學、老人就近申請入住公立養老機構等服務,領取相關補貼、公共交通優惠、景點免費等面向的普遍是戶籍居民。

在一些城市,拿到戶口並不意味着能順利入學。比如,目前武漢市購房落戶政策是市級層面,但義務教育入學政策由區一級來制定實施;各個區要求可能不同,有的區需要學籍對口,有的是戶籍對口,有的是人戶合一,市、區政策需要更好協同。

對實行租房落戶政策的城市而言,如何保障租售同權依然面臨一些難題。在一些地方,租客落戶、子女上學需要提供政府相關部門認可的租賃證明及產權人許可,一些房東怕麻煩不願配合。業內人士建議,適當簡化流程手續,加強配套服務保障,如建立專門“公共戶”,便利政策落地。

“下一步需要思考如何更好保障遷入人口的各項權益,讓遷入人口享受到常住人口的相同待遇。”胡剛說。

陳立中等專家認爲,城市需要特別注重優化公共服務質量,營造有品質的居住環境,完善交通、商場、公園等配套設施;同時,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就業機會,爲人才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讓人們不僅能“安居”還能“樂業”。

中指研究院(華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李國政認爲,政策放開的同時,還應考慮區域的差異化發展,避免人口向中心城區聚集,增加本就嚴重的城區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