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別隻顧着笑國民黨笨
文/陳鄭爲 圖/多維TW提供
千呼萬喚下,國民黨改革小組兩岸論述建議案終於出爐,肩負中興重任的黨主席江啓臣面對黨內大老碰回軟釘子的同時,黨內青壯派仍堅持認爲九二共識沒有市場,使得國民黨整體兩岸論述的看法相當紛雜。未能凸顯與民進黨兩岸政策主張的差異性,可謂是這份兩岸論述報告的致命傷。
面對外界質疑、以及民進黨訕笑國民黨迴歸靠攏,單單一句國民黨還有沒有「九二共識」的大哉問,已讓國民黨迴應得捉襟見肘,至於拒絕「一國兩制」雖喊得震天價響,但究竟是在拒絕「一國」,還是拒絕「兩制」,國民黨表面上答得模糊,實際是自己也在霧裡看花。
左支右絀的國民黨
綜觀這樁改革建議案,既不再堅持九二共識,亦未再提及反臺獨,甚至江啓臣言下的九二共識,已成爲一個「歷史事實」。與其質問「不要九二共識的國民黨」還剩下什麼,不如讓它直言,自己要的兩岸關係究竟是什麼?
揆諸中共和國民黨、民進黨對於當前兩岸關係的看法,可總結爲16個字:「一箇中國、維持現狀、兩岸和平、積極溝通」。然而,三黨側重的面向和程度不盡相同,中共在意的是「維持現狀」不能一天天拖下去,而民進黨在意的是「一箇中國」已然成爲過去、試圖把「維持現狀」永久固定下來。其中最不知所措的是國民黨,一直抓着「兩岸和平」與「積極溝通」這兩個中共和民進黨都不反對的價值,卻不敢面對「一箇中國」,也說不清楚「維持現狀」究竟要追求什麼,從而淪爲另類的臺獨(或是獨臺、華獨)。國民黨找不到自身的角色與位置,既無法應對中共的統一訴求,亦無法抵擋民進黨的窮追猛打,更提不出根本性切中民衆念茲在茲社會民生深層次矛盾的政策主張,在整體論述上失語,終於說服不了自己、也說服不了人民。
再翻一翻國民黨這一紙改革建議案,第一條便寫明拒絕「一國兩制」,無疑吐露國民黨迄今還沒有搞清楚戰略與戰術的差別。如果國民黨把反對「一國兩制」當成戰略,無疑是自宮的第一步,因爲國民黨等同對於這個問題還未釐清所謂的「一國」究竟是什麼?臺灣民衆認知的「一國」又是什麼?臺灣社會到底是反對「一國」、還是反對「兩制」?其次,從目前國民黨給的方案來看,顯然是爲了選舉市場,進而在戰術上跟喊反對「一國兩制」,但這種做法早已被民進黨壟斷,眼下大部分民意已認定民進黨纔是那個能夠抗拒「一國兩制」的政黨,國民黨步上拿香跟拜的後塵,只能是望塵莫及。
在此戰術之下,國民黨一方面把自己自幻想成民進黨,儘管意識到「小綠化」危機也在所不惜,另一方面再把憲法規範的「一國」順勢腰斬,從而陷入更大、更是進退維谷、「要藍不藍,要綠不綠」的論述困境。
「三有三無」難以成事
總結國民黨長年的兩岸論述,從來困於「三有三無」之間。首先是國民黨高層歷來只有談「術」而沒有談「道」,俗語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今天國民黨三句不離口的「改革」,其實僅止於選舉層面,整個建議案談的也都是如何爭取選票,完全未提出得以說服人民的理想信念和未來道路。連藍營支持者都看不到國民黨能帶領他們到達什麼樣的「彼岸」,又何況其他選民。
其次,只有迎合、沒有創見。國民黨對於臺灣政治的現況,並非視而不見,但問題在於眼中只有看到民意的變,並不觸及人民需求的核心,在缺乏理念的情況下,拖着龐大的黨機器迎合民意的同時,卻又提不出任何可以取信人民的路線、政策和主張。
再者,這份改革建議案,只有政治、沒有民生,國民黨把所有迫切的改革皆窄化成選舉政治的成敗,卻未思考重返執政的目的。國民黨明明有着自豪「經濟牌」的「傳統」,卻在選舉輸怕了的心態下,自棄武功,而妄圖學步於民進黨的政治意識形態手法,卻棄守了曾經實事求是、擘劃經濟藍圖的論述能力。
事實上,國民黨不是沒有過機會,「韓國瑜熱」於2018年迅速燃燒,曾是國民黨的一次良機。可惜彼時的國民黨衆皆只有懷抱重返執政、高枕無憂的野心,而未有參透社會脈動的本事。
當年固然有「討厭民進黨」的因素,但更爲關鍵的是韓國瑜打中了庶民希望生活過得更好的內心渴望,例如他喊出的「發大財」、「莫忘世上苦人多」,儘管語言相當世俗,卻與基層民衆的嚮往一拍即合。雖然韓國瑜因爲參選總統,失去了民衆對他的託付與信任,但「韓流」體現出來的本質性問題並未改變,韓國瑜說的「庶民經濟」其實是社會民生的問題、也是經濟民主的問題。
國民黨長期以「經濟牌」爲傲,但包括馬英九執政期間在內,都誤用和濫用經濟的說法,迷信數字,以爲追求成長就是萬靈丹。問題在於,臺灣社會歸根結柢的矛盾在於收入與分配,簡言之,就是「吃飯」問題。如何才能不愁吃不愁穿,這纔是民衆本質的心態。國民黨必須把經濟成長與社會分配兩者理清,認識到民衆真正要的是後者,並進一步將其發展爲完整且能夠得到民衆信任的理論和論述,否則依舊會被民衆視爲那個權貴買辦有餘、執政萬萬不可的政黨。
強化兩岸安全論述
經濟之外,「安全牌」無疑是國民黨另一個自豪的長處,但它早已被民進黨貼上「親中賣臺」的標籤後逐漸失效。國民黨在安全方面的論述,至今僅停留在「中共犯臺」,並無意識、也沒有負責任地告訴臺灣人,臺灣真正的危機來自於外部的中美博弈,中美角力構成的壓力,對臺灣在地緣政治上的位置與處境纔有着決定性影響。
諸如國民黨在建議案中主張要比民進黨更「親美」、更「親日」,但臺灣的安全根本不可能只把雞蛋全部放在美國的籃子裡,倘若哪天中美達成了任何協議,臺灣一夕被美國「出賣」,並非不可能。作爲曾經長年執政、目前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當以其尚存的兩岸優勢、負責任地向民衆說明臺灣的現實處境,清楚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盡其所能地控管好兩岸關係風險,建立一個防止意外且穩定安全的機制,與其主張簽署兩岸「人權協議」,不如主張落實「和平協議」,這是國民黨當能做到、讓臺灣也能靠自己的安全保障可行途徑。如果國民黨在此間論述中,無法對外凸顯出臺灣主體性的重要,那麼臺灣前途終究只能任令中美決定,屆時自然也沒有國民黨的事了。
總的來說,國民黨當前的主要問題是毫無政治理念,和民進黨一樣把目光都只放在爭權奪利。民進黨在2018年之後,模糊化其施政不力、內政不彰的問題,把兩岸問題操弄成主要矛盾,進而催化反中民粹情緒;然而,國民黨2020年敗選之後所尋求的出路,竟是順着民進黨邏輯,把兩岸議題當成要擺脫的包袱,不可不謂傻。臺灣長期以來的主要矛盾,依舊是被政治操作所掩蓋的內政與民生問題,而非其他。
當前看似國民黨自陷的論述困境,其實也是民進黨執政的挑戰,更是臺灣社會無法迴避的癥結縮影。與中共的互信與互動、如何在中美博弈下安身立命、臺灣該何去何從?這些從來都不只是政治問題,而是這個共同體的成員,如何避免由於政治不穩定而影響生存與生計的問題。在穩定與衝突之間,在政治與幸福之間,不只是攸關國民黨能否再起,更是攸關臺灣未來命運的長久之計,這既是國民黨的挑戰,也是臺灣能否積極掙脫困局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