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終於想通了,要用“壓箱底的本事”,從中國換回急需的東西

經過俄烏戰場的洗禮後,俄羅斯終於認識到了自身在部分航空技術領域的不足,準備拿出自己“壓箱底”的技術,從中國手中換來自己想要的東西,更快補齊短板。

【俄方似乎想要通過民間合作,補齊自身在無人機領域的短板】

在珠海航展開幕前,廣西新航聖潔應急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與俄羅斯烏法國立航空技術大學,在位於梧州的廣西應急產業示範基地簽署了一份《航空技術及裝備引進的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內容,俄方將派出專家常駐梧州,爲中方提供技術支持,共同對俄方提供的大載重直升機與無人機技術進行轉化升級,在中國境內組裝生產無人機產品。

從相關報道上看,中俄此次航空技術合作是一個民間項目,兩國軍工部門都沒有直接參與其中,可這無法掩蓋這一合作的軍民兩用屬性。中俄通過這一項目互相借鑑學習的成果,仍舊有可能最終被用於軍事領域。

【從相關報道上看,中俄此次航空技術合作是一個民間項目】

在俄烏衝突尚未結束,中國繼續堅守中立原則,不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裝備,中俄直接的軍事技術合作遲遲沒有實際動作的情況下,這種民間的合作,也能夠讓美西方無話可說。

此次合作的重點,無疑就是協議中提到的大載重直升機與無人機。

重型直升機其實是中國在直升機領域的一個短板。在通用直升機領域,中國正在大批量生產直-20,在中型直升機領域,中國有直-8L等機型,在武裝直升機領域則有直-10、直-19,唯獨在大載重直升機領域,中國暫時還沒有類似美國的“支奴幹”、俄羅斯米-26的重型直升機。

這不僅不利於中國強化森林火災等災害救援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瞭解放軍在部分高原山地等特殊地形的裝備投送能力。

【中國目前沒有類似米-26的重型直升機】

國內部分單位此前購買了幾架俄羅斯的米-26,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中,這些米-26承擔了將挖掘機等設備吊運至災區的任務,在其他的災害救援活動中,這些米-26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中國確實有可能通過民間合作,從俄羅斯引進米-26直升機的一些關鍵技術,與國產的航電等體系結合,加快研製國產的同類型直升機。

只不過,重型直升機的應用場景較爲有限,中國現役的直-8G等機型又有能力運輸“山貓”全地形車等裝備。

【直-8G等機型又有能力運輸“山貓”全地形車等裝備】

這就導致,解放軍與應急救援等部門對重型直升機的需求量有限,是否要爲了這少量需求而建立一整條生產線,還要看航空部門與解放軍的規劃,以及中國自身直升機工業的發展進度。

即便如此,重型直升機也已經是俄方現在的“壓箱底”技術中,爲數不多的,可能引起中國注意的核心技術了。而俄方想要用這一“壓箱底”技術從中國手中換來的,大概率是無人機技術。

中俄相關單位已在協議中明確了,雙方計劃合作生產的是具備航程遠、載重大等特點,可廣泛用於應急救援、物流配送、安全巡邏等領域的無人機,而具備這些特點的無人機,無疑是大型無人機。這恰恰是俄羅斯方面的短板。

在俄烏前線,俄軍使用的多數是仿製的見證者-136等自殺式無人機以及海鷹-10等中小型偵察無人機。在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領域,俄方現在拿得出手的只有一款“獵戶座”,且這款無人機的技術實力,也只能說是勉強跟上了時代步伐。

【俄方現在拿得出手的只有“獵戶座”】

反觀中國,在無人機領域實力極爲雄厚,幾乎各種類型的無人機,中國現在都有對應產品。以俄方最欠缺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爲例,中國現在可以出口的就有數個型號。俄方能夠在珠海航展的展臺上找到其所需要的所有無人機設備。

通過這一技術合作,俄方有望學習到中國的一些無人機生產經驗,以便強化自身的整體無人機實力。

除了無人機與重型直升機,反無人機技術也有可能是中俄未來可能的技術合作領域。在此次簽署協議的過程中,中俄相關人員便就無人機低空防禦技術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俄烏戰場上,俄羅斯確實積攢了一定的反無人機經驗。中國作爲無人機大國,在反無人機領域也有着自己的心得,研發了多種反無人機設備。雙方的經驗交流自然有利於雙方一道取得突破。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光箭-11E”多模複合末端干擾系統】

這也證明了,儘管中俄在軍工領域的地位已經發生了變化,可在當前階段,雙方在軍事技術領域仍舊有着廣闊的合作前景。這便能解釋,爲何中俄在談到雙邊軍事合作的時候,經常會提到軍事技術合作。

中俄此次帶有軍民兩用屬性的民間合作,則證明了雙方的軍事技術合作,不僅會在兩國的軍事合作框架下進行,也需要讓中俄不同的軍民融合發展體系一道發揮作用,實現軍事與民用技術合作兩條腿走路,爭取構建一種新的軍事技術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