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師產房待命救寶寶 促健保給付

臺灣少子化,還面臨新生兒死亡率偏高的問題,醫師指出,產婦偏高齡、生產時新生兒科醫師在場比率太低,是臺灣新生兒死亡率高的主因。(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已經少子化,竟還有新生兒死亡率偏高的問題。醫師指出,臺灣產婦偏高齡、生產時新生兒科醫師在場比率太低,是臺灣新生兒死亡率高的主因,若健保能給付新生兒科醫師在分娩時待命或介入,不致讓兒科醫生「做佛心的」,至少能降低32%死亡率。

臺灣出生率節節下降,2021年新生兒僅15萬3800人,再創新低。既然生得少,每一胎都很重要!但根據統計,臺灣出生1個月內及出生1年內死亡率皆高於其他先進國家,也遠不如日本、韓國。國際認爲,5歲以下幼兒死亡率是兒童健康和國家整體進步程度的公認指標,但臺灣在先進國家中排名落後。

臺大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周弘傑指出,根據統計,36個先進國家中,臺灣排名末段班,嬰兒(出生1年內)死亡率是第28名,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死亡率排名22。日本在這2項排名都是第1。

周弘傑表示,臺灣2019年新生兒死亡率是千分之2.4,日本是千分之0.9,韓國爲千分之1.5,新生兒死亡率部分,日本千分之1.9,韓國爲千分之1.5,臺灣則是千分之3.8。

周弘傑說,今年逢虎年,出生數必定下降,如果新生兒死亡人數與去年相同,今年死亡率只會更難看。若希望今年新生兒死亡率降低下降0.1,今年至少要搶救39個寶寶,否則就要增加7000名新生兒。

據美國研究顯示,分娩時若有新生兒科醫師在場,新生兒死亡率可降低32%,但臺灣健保沒有給付新生兒科醫師在場,且大部分醫院也沒有多餘人力能支援生產。周弘傑以臺大醫院高危險妊娠產婦爲例,只有三分之一新生兒科醫師會參與生產過程,因爲「多做也沒有錢」,健保都沒有給付。

新生兒科醫學會主委林瑞瑩表示,若遇新生兒需要緊急轉診,搶救分秒必爭,但緊急救護員沒有這方面專業,新生兒科醫師即使出隊跟車去接寶寶,也沒有給付。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坦言,現行給付確實有改善空間。另新生兒死亡率高,與臺灣孕產婦死亡率提高也有關。1996年時,孕產婦死亡率是十萬分之7.7,但2019年卻提高到十萬分之16,2020年也有十萬分之13,周弘傑認爲,與產婦高齡化有關。

亞太母胎醫學基金會董事長鄭博仁表示,產科醫師掌握產婦生產前最關鍵500天,要減少新生兒死亡率,應該從產前介入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