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電動汽車“關稅”竟成爲中國的攻擊武器!
美歐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相關產品加徵關稅,原本是打擊中國製造。可目前來看,最終的效果卻正在反轉,反將成爲中國攻擊美國的有利武器。
美國政府對中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半導體等產品加徵高關稅,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打擊中國的優勢產業;
二是推動脫鉤戰略的一部分;
三是離間中歐關係。當然這些都是爲美國重構世界霸權體系服務的。
然而,目前來看,其最終的效果卻可能是適得其反。汽車關稅或將成爲中國攻擊美國的利器。
首先,實踐已經證明,凡是美國強力打壓的領域,中國都是逆勢強勁發展。
華爲或者說中國5G等相關通訊領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而半導體芯片領域,中國原本主要依賴於國外進口,甚至於比能源進口的金額都大得多。
美國一打壓,不但中國在創新制程方面取得了快速進展,更是築固了成熟製程的全面優勢。
在人工智能、大數據、航空航天、量子計算等高科技領域對中國一直採取的是科技封鎖或者說是脫鉤戰略,而目前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發展卻可以說用神速追趕來形容。
特別是在“太空競賽”這一塊,眼看着“斯普特尼克”時刻就要到來。
在這些相關領域,美國給中國製造的壓力有多大,或者說我們的危機感有多大,動力就有多大,發展速度和潛力就有多大。
可以說,中國科技進步最快的時期,也就是美國打壓中國最嚴峻的時期,這可以說是美國最大的錯誤。
如今,中國在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清潔能源重型機械等相關領域已經取得了領先的地位,美國的打壓就更不起作用了。
相反,這卻有助於中國內部的結構和市場重新組合,競爭性淘汰一些落後的沒有前途的企業和技術。
這是對“淨化”產業和市場結構以及避免內部惡性競爭“不良消耗”來說是有極大的好處。
其次,有利於中國加速在非西方國家市場上進行佈局,或者說是佔領非西方國家市場,同時加速中國對外投資和產能轉移。
目前中國在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領域不但擁有價格優勢,同時也擁有技術和製造優勢。
高性價比的優勢對非西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來說,自然是第一需要。這就完全可以擠佔美歐等發達國家的市場份額。
中國製造擁有巨大的產業優勢,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提質升級的關鍵階段,也就是說,中國的工業化道路已經通過了初級發展階段,而世界也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工業產能向其它發展中國家轉移,這也是一種必然,是美國爲中國加速轉移提供了動力和機遇。
其三,有利於提高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美西方一直強調資本主義制度或道路的優越性的唯一,也強調普世價值觀的唯一,可美國帶頭破壞自己制定的世貿規則體系,自己帶頭違背資本主義自由貿易和市場經濟的原則,這就是嚴重的自我否定,反而凸顯了中國道路的優勢。
特別是在世界經濟復甦嚴重乏力以及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強烈的關鍵時期,美國對中國的打壓,這是在嚴重傷害全球的利益。
美國越是打壓,就越能體現中國對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的重要性。發展中國家不顧美國的阻撓和反對而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這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其四,對美國自身的巨大傷害。
任誰都清楚,美國此舉不但是事關“大國競爭”的國際政治,更是美國內政治鬥爭的需要,這會促進美國內鬥加劇,也會引發美國社會思維的混亂,也必然加劇美國社會的撕裂。
此舉不但嚴重違反了自由貿易原則,也嚴重的違背了市場經濟原則,這等於是對資本主義的自我否定,至少是對資本主義的嚴重不自信,這動搖的是美國立國之本,從長遠來說,這是對美國的最大傷害,也是對中國的最大利好。
阻止中國產品的進入,一是破壞了固有的美國產業鏈,美國無論如何不可能很快建成獨立的或西方的供應體系,特別是在動力電池的原材料以及技術研發落後於中國的情況之下,美國想建立自己的或排他性供應鏈體系,是相當困難的。可以說是得不償失,需要的是時間成本。
二是提高了產品的價格成本。正因爲供應鏈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產品成本自然要推高。
而美國要推出自己的產品,或者說沒有中國製造的產品,這成本也將推高。美國的研發成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以及製造成本無論如何無法與中國產品相比。這傷害的肯定是美國消費者的利益。
三是,正因爲製造成本不斷提高,美國物價水平也將不斷向上推高。前一輪通脹還沒有過去,下一輪的通脹危機恐怕是更難化解。
據美國自己的相關機構研究:美國進口代理商、批發零售商承擔了90%以上的加徵關稅成本。他們又將壓力以“漲價”的形式轉嫁給下游生產者和終端消費者,對美國高通脹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是美國丟掉了自己的優勢與中國“競爭”。儘管中國取得了一定的優勢,但美國在覈心製造和總的科技水平方面還是要勝過中國。
如果美國發揮自身的科技與核心製造優勢與中國展開真正的或公平的競爭,中國還未必能佔領更多的先機。
但美國放棄了自己的優勢,採取打壓的方式來與中國“競爭”,這反而會壓制美國科技進步的動力,這是得不償失之舉。
其五,此舉並沒能起到離間中歐關係的作用,或者說此舉並沒有把歐盟拉進自己的懷抱。相反,卻促進了歐盟內部的嚴重分裂,直接就削弱了西方集團的實力。
推動“去產能”,是脫鉤戰略的一部分,也是離間中歐關係的一部分。雖然歐盟也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可歐盟卻是有意在與美國保持一定的距離,或者說刻意表現出不在配合美國戰略。
一是歐盟只是單純對電動汽車加徵關稅,這與美國的一攬子清單有極大的不同。
二是歐盟加徵關稅的理由是貿易公平問題,不管對錯這總是各國慣用的貿易保護藉口。而美國卻是以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爲理由,完全泛化了“國家安全”的概念,也明顯的是對抗之舉。
三是歐盟選擇了與中國不斷協商的辦法,而不是完全對抗的方式。其實,歐盟主要是想借此與中國進行更多的討價還價,儘可能爭取自身的利益。雖然不合理合法,卻也在情理之中。重要的是,這可以避免引爆對抗。
四是,此舉加劇了歐盟內部的分裂。一個分裂的或不能統一意志的歐洲,不但不能有效爲美國所用,更因爲形不成合力而在世界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這反而有利於中國推動世界變革。
從第一次不具約束力的試驗性投票,到這一次正式投票,分裂非但沒能彌合,反而在加劇。
雖然反對票不足,可通過的支持率也遠沒有達到。目前的歐盟已經陷入了“通過無門、撤銷又不能”的尷尬境地。
然而,這卻爲中國通過磋商談判解決創造了最佳的機遇,中國目前忍着性子與歐盟談判,一方面是爲了爭取或維護中國的產業利益,但更重要的恐怕是歐盟已經走在分裂的路上難以回頭。這完全有利於增強中國在推動世界變革中的重要作用。
歐盟越是分裂,就越是難以統一意志加入美國戰隊。美國的合縱聯橫戰略就難以推進,這是美國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而中國硬槓美歐不落下風,則也會增強非西方國家與中國合作的信心和動力,這對中國太重要了。中國就是要通過加強與非西方國家或南南合作來倒逼世界秩序重構。
總之,美國強推的關稅戰,非但對中國構不成嚴重的傷害,反而成了中國藉機攻擊美國的手段。短期內對中國有不利的影響,可從長遠來看,卻是對中國非常有利的。
目前西方世界的戰略眼光太過於侷限,只盯着近期利益,沒有長遠的大戰略。這當然與西方的選舉制度有直接的關係,而中國則正是相反。在世界變革加速的大背景之下,中國正在佈一個大局。
隨着中國整體實力的快速提高,隨着中國建設現代化強國步伐的加速,世界的變革會越來越對中國有利。中國必將贏得美國定義的重構世界秩序的大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