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漸,早篩早診能否爲慢阻肺病患者帶來轉機?
面對慢阻肺病不斷上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我們如何有效應對這一挑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常被稱爲慢阻肺病,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其特徵是持續的氣流受限,這種氣流受限通常是進行性的,並且與氣道和肺泡的異常有關。在全球範圍內,慢阻肺病已成爲公共衛生領域的一項重大挑戰,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前茅[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新近數據,慢阻肺病位列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每年奪去數百萬人的生命。這種疾病不僅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還對社會經濟造成沉重負擔,包括直接的醫療支出和間接的社會成本,如勞動力損失和生產率下降等。鑑於此,對慢阻肺病進行早期篩查和診斷變得尤爲關鍵,這不僅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還能減輕對患者個人及社會經濟的負擔[1,2]。
挑戰與發展同在,全球疾病負擔下
慢阻肺病的增長趨勢與防治策略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慢阻肺病導致的年度死亡人數增長了約30%,從1990年的大約250萬例死亡增加到2019年的約330萬例。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指出,在我國,慢阻肺病在2016年是第五大死亡原因,而在2017年成爲導致傷殘調整壽命年(DALYs)損失的第三大原因[1]。
廣泛的文獻數據揭示了慢阻肺病帶來的沉重死亡負擔,特別是在中老年人羣中,其患病率尤爲突出。這一增長趨勢與多種風險因素有關,包括吸菸、空氣污染和職業暴露。慢阻肺病目前已被《健康中國2030行動計劃》列爲重點防治疾病,並提出行動目標:到2030年,70歲及以下人羣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下降到8.1/10萬及以下;40歲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曉率達到30%及以上。40歲及以上人羣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危人羣每年檢查肺功能1次[3]。
此外,2024年9月,慢阻肺病被正式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具體體現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務規範》[4],要求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爲已確診的慢阻肺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並分類開展定期隨訪,免費提供隨訪指導、追蹤病情、常規檢查等健康服務,做好慢阻肺病的早期管理,這反映了國家對慢阻肺病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視。
需要注意的是,慢阻肺病的發展是基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及長期累積的結果。無論是在慢阻肺病的生物學早期階段還是臨牀早期階段,患者都可能表現出症狀,以及功能和/或結構上的異常。因此,對於這些高危人羣和患者,應給予足夠的關注,並實施早期干預措施、進行長期跟蹤隨訪以及提供個性化護理,以推動慢阻肺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向前發展。
早篩早診:降低慢阻肺病死亡率的
前沿實踐與進展
爲了有效降低慢阻肺病的死亡率,必須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政策層面的改進是基礎,包括增強公衆意識、加強菸草控制和改善空氣質量。同時,預防措施如戒菸和減少職業暴露也至關重要。有綜述指出,在採取全面慢阻肺病預防和治療措施的國家,死亡率正在下降[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與管理指南(2024年)》(以下簡稱《指南》)指出[1],篩查是慢阻肺病防治的第一步,應針對有吸菸史、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或職業暴露的人羣進行合理的早期篩查。
其次,慢阻肺病診斷的金標準是肺功能檢查,它是判斷氣流受限的客觀指標,也是慢阻肺病的嚴重程度評價、疾病進展監測、預後及治療反應評估中最常用的指標。然而,初級保健中肺量計的缺乏會導致慢阻肺病的大量漏診。篩查問卷作爲簡單、易用且經濟的病例發現工具,可以將其應用到慢阻肺病的篩查中。一項來自摩洛哥的橫斷面研究[5]發現,在基層醫療機構中,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CAT)>10分作爲截斷值可以在40歲及以上人羣中篩查出慢阻肺病患者,促進早期診斷。
同時,當患者無法配合進行肺通氣功能檢測時,也可以採用脈衝振盪(IOS)作爲輔助診斷工具。脈衝振盪是一種無創、快速的肺功能測試方法,可以評估氣道的彈性和阻力,有助於早期診斷慢阻肺病。
此外,生物標誌物檢測可以用於檢測慢阻肺病前期的“可治療特徵*”,爲早期干預提供依據[6]。慢阻肺病的前期可治療特徵應包括GOLD 0級、保留比率的肺功能受損(PRISm)和低肺功能軌跡,特別是那些肺功能快速下降的患者(如表1)。鑑於慢阻肺病的長確診前階段和已知的可治療特徵,可以考慮將可治療特徵應用到慢阻肺病前期[1,6]。
表1 COPD前期的可治療特徵
症狀
COPD前期個體可能會經歷呼吸困難、咳嗽、咳痰,有時還會有症狀加重的發作,已被確認爲可治療特徵。
目前有2項RCT探討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長效抗膽鹼能藥物(LAMA)相比安慰劑治療COPD前期症狀的效果,但未顯示積極結果。
肺結構異常
CT掃描可以識別COPD患者中的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症、氣道阻塞性粘液栓、肺癌和肺動脈擴張等可治療特徵。
這些結構異常可能同樣出現在COPD前期患者中,如果確實存在,它們可能需要治療,但目前尚缺乏證據。
生理異常
COPD前期個體沒有氣流受限,但可能有其他肺功能異常,如降低的一氧化碳彌散功能(DLCO)、過度充氣、氣體陷閉、小氣道阻塞或/和加速的FEV1下降。
目前尚無RCT研究如何管理這些特徵。
行爲/生活方式/環境特徵
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在COPD前期個體中很常見,應該得到關注和可能的治療。
對於已經確診的慢阻肺病患者,早期管理同樣重要。管理措施包括藥物治療、戒菸、肺康復、氧療、無創通氣和手術等。在藥物治療方面,與茶鹼等常用口服藥相比,吸入製劑的療效和安全性更優,通常是首選治療藥物。且不同作用機制的支氣管舒張劑聯合治療優於單一支氣管舒張劑治療,如當前常用的雙聯吸入治療方案:LABA/LAMA[7]。
此外,隨着吸入療法的升級,多項關鍵臨牀研究已經顯示,與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LABA及LAMA/LABA的雙聯吸入治療相比,由ICS/LABA/LAMA組成的閉合三聯吸入藥物療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和健康狀態,減輕症狀,並減少急性加重[8]。對此,2024版GOLD指南也指出[9],固定三聯療法在慢阻肺病急性加重高風險患者中可同時降低慢阻肺病患者的急性加重(相較於ICS/LABA和LABA/LAMA)和死亡風險(相較於LABA/LAMA)。
需要注意的是,戒菸也是降低慢阻肺病進展風險的關鍵措施。肺康復則通過綜合干預,如運動訓練、營養支持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氧療和無創通氣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減輕症狀。對於特定患者,手術如肺減容手術或肺移植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1,2]。
· 小結 ·
慢阻肺病的早篩早診對於全球公共衛生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可以降低死亡率,減輕患者和社會的經濟負擔,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我們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慢阻肺病的防治工作,通過政策支持、宣傳教育、醫療干預等多途徑,共同應對這一全球性挑戰。
參考文獻:
[1]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與管理指南(2024年).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24,23(06):578-602.
[2]Halpin DMG. Expert Rev Respir Med. 2024 Jul 30:1-15.
[3] 推進健康中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 中華醫學雜誌,2019,99 (48): 3761-3764.
[4]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務規範(試行)的通知http://www.nhc.gov.cn/jws/s7874/202409/f257fb0f305645e2b6be1bab5c07de84.shtml(訪問日期:2024年9月25日)
[5]Al Wachami N,et al.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24 Jul 11;19:1623-1633.
[6]Dharmage SC, Faner R, Agustí A. Respirology. 2024 Jul;29(7):551-562.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年修訂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2021, 44(3) : 170-205.
[8]Rabe K F,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383(1): 35-48.
[9]Global Sarategy For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 2024 Report
*:“可治療特徵”是通過生物標誌物在表型和/或內型上識別的特徵和風險因素,將其擴展到疾病前期可以預防或減緩疾病的發展。
審批編號:CN-146793過期日期:2025年11月5日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不用於推廣目的。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