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鏢快學瘦子!這些習慣很管用
近年來研究亦發現肥胖者免疫功能較差,得到流感的機率及重症風險皆較高。(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新冠肺炎直至今日,全球確診人數已突破141萬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肥胖恐爲感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而近年來研究亦發現肥胖者免疫功能較差,得到流感的機率及重症風險皆較高。
因此,防疫期間除了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外,也應留意自己及家人是否有肥胖問題,從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開始採取行動,一起達到「肥胖走、健康來」。
國民健康署說明,身體質量指數(BMI)是一種體重評估的標準,如果大於或等於24kg/m2(公斤/公尺2)爲體重過重,超過27kg/m2即爲肥胖。依據臺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5-2018)結果顯示,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爲47.1%,男性爲55.7%、女性爲38.7%。體重過重及肥胖是因爲熱量攝取過多、消耗太少,導致熱量累積,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除遺傳外,主要受到環境及生活型態等因素的影響。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分享,減重必須透過自我管理,調整生活型態和行爲改變:
1、聰明吃:飲食上遵循三多三少原則
多喝白開水、多吃蔬果、多全谷雜糧、少油、少鹽、少糖。減少熱量攝取或增加體能活動,讓每天減少500大卡熱量,這樣就可以每週減重約0.5公斤,最重要的是,切勿聽信偏方,採取極端方法,每日攝取熱量若低於1200大卡,反而會危害健康。
2、快樂動:
證據顯示減重者應每週須有30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並加入高強度有氧運動或高低強度間歇運動。防疫期間,可利用室內運動器材或國民健康署提供民衆一套循環運動教學影片,只需準備兩瓶礦泉水,就能在家達到運動效果。
3、天天量體重:
測量體重有警惕的作用,有助於節制口腹之慾。體重的控制或維持需要長期抗戰,除了學會正確選擇食物的技巧外,天天量體重,提醒自己,別讓體重太失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