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3999元的手機,賣80萬的車,雷軍變了?

如今提起雷軍,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脫口而出將其稱爲“高富帥”。

無論是其自曝1米81的身高,還是豪捐13億給母校引發的轟動,以及給小米汽車車主開門的親和舉措。

儘管雷軍一再澄清自己“爽文男主”的人設,但故事還是朝着大衆追捧的方向發展。

這其中,也包括剛剛結束的小米15發佈會上亮相的諸多小米新品。

告別3000元檔位的小米手機,價值80萬的汽車,整場發佈會,小米決定把“品質”這個標籤宣揚到底。

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小米15系列。不僅是因“小米最先進的數字旗艦手機”這一名號打響了聲量,還在於和之前的旗艦系列相比,小米15從配置到體驗都來了個大煥新。

另一個讓米粉關注的話題則是價格。小米15標準版的起售規格提升至12G+256G,價格也漲至4499元,比小米14(12G+256G)版本貴了200元。小米15pro起售價爲5299元,相比上一代漲了300元。

這也意味着,小米15系列正式告別3000元價位,直接躍升至4500元價位段。

小米官網顯示,小米15標準版起售價爲4499元

這對於小米手機來說,是史無前例的。

也許是爲了給米粉們打個預防針,雷軍此前在個人微博表態,即便漲價,小米15依舊物超所值。相比往代同內存版本的漲價幅度,也肯定讓大家覺得“貴得有理由”。

不難看出,衝擊高端多年的小米手機,不想再被“性價比”和價格捆綁。這一次,雷軍希望看到小米15系列火力全開,真正打出聲量。

而隨着小米手機走向高端,雷軍的霸總形象也愈發突出。據最新的2024年胡潤百富榜,55歲的雷軍財富相比去年增長了360億元,達到1300億元。雷軍在抖音和微博總計擁有5000多萬粉絲,成爲最具流量的企業家。

可以說,小米手機和雷軍早已深度綁定,不僅要吸納最廣闊的草根用戶,還要向上走,找到那羣願意爲品質買單的人。

雷軍飛奔衝向高端化

自2020年2月開啓高端化戰略,從小米10到小米14歷經五代產品,除了手機價格實實在在漲了,還沒有哪一次發佈會能讓人如此強烈地感受到,雷軍對於高端化的迫切心情。

對於小米15和小米15pro兩款旗艦機,雷軍是下了狠功夫的。

作爲小米史上尺寸最小的旗艦機,小米15搭載了全新的驍龍8至尊版芯片。其基於臺積電第二代3nm工藝製成,被認爲是安卓陣營裡性能最爲強悍的手機芯片之一。

在小米15系列主講人——小米集團副總裁、CMO(首席營銷官)許斐的介紹裡,過去十餘年,驍龍移動平臺和蘋果A系列芯片的性能始終在波動中起伏,有上有下。但這次,驍龍8至尊版性能已經超越蘋果A18Pro,即iPhone16 Pro及iPhone 16 Pro Max兩款高端機型所搭載的芯片。

此外據許斐介紹,除了芯片強大,小米15還擁有黃金手感、徠卡影像、超長續航與極致的用戶體驗。

如果說此前的小米旗艦機都在努力對標與追趕iPhone,那麼這一次,雷軍要達到的效果則是超越iPhone。

由於小米15基礎版已提高門檻,小米15Pro則要在更細節處顯示出不同。於是,雷軍又祭出了6100毫安超大電池、3200尼特的超級陽光屏、超聲波指紋、小米澎湃T1S信號增強芯片等一系列配置,來提升調性。

如果說小米15和小米15Pro所打造的種種精美與流暢,都是爲了讓用戶感到高端與物有所值,那麼雷軍接下來拋出的三個“大招”,則是要讓人們感受到奢華。

其一,在普通版的基礎上,推出了小米15亮銀版。小米宣稱,其特點是首創了鋁金屬高亮工藝,因此重量能做到不鏽鋼的1/3。此外機身背板採用3D熱彎玻璃,以求打造“真實的波浪觸感”。亮銀版的定價爲4699 元起,相比普通版貴了200元。

其二也是引發較大爭議的,是售價5999元的小米15鑽石限定版。據許斐介紹,這個版本的手機中框鑲嵌了一枚環保培育鑽石,57個切面都富有光彩。

小米15鑽石限定版 圖/發佈會直播截圖

不難看出,雷軍在努力打造小米手機的輕奢感。而高達6000元的價位也讓網友們感慨,“鑽石廠商這輩子恐怕都沒想到會有手機廠商和它競爭”。

而在上述兩個衝擊之後,雷軍又帶來了一個“王炸”,即配色多達40種的小米15定製外殼。

也許是被年輕人喜歡換手機殼所啓發,今年推出的小米15定製版外殼,以高飽和、多巴胺以及莫蘭迪這三大時下流行色系,搭配2個高亮中框(亮銀色或亮黑色),可自由組合出40種色彩搭配。

在營銷學的範疇裡,以定製化讓人感受到獨一無二,是一種品牌高端的體現。此外,定製版僅提供的16GB+512GB版本以及4999元的售價,都彷彿在努力加固這一點。

三大組合拳、40餘種配色,小米15系列讓一衆米粉眼花繚亂的同時,也讓外界感受到小米手機已“今非昔比”。

衝破4000元,小米15漲價的合理性

但無論參數多高、性能多優,小米15接近4500元的起售價,仍引發了較多爭議。畢竟現在的小米15相比降價後的iPhone16基礎版僅僅低了1000元,步子邁得着實不算小。

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小米15這輪漲價,究竟是雷軍的自我膨脹,還是行業風向的扭轉?

實際上,這一問題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待。第一個層面,來自行業趨勢。

就在10月,全球兩大芯片廠商——高通和聯發科紛紛發佈了最新一代的旗艦手機芯片。高通發佈的是驍龍8至尊版,聯發科發佈了天璣9400。二者均採用了臺積電第三代3nm工藝,相比前代在性能、能效和影像處理等方面均有較大提升。

對此,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曾發文表示,對比驍龍8 Gen3,驍龍8至尊版一顆芯片的定價約爲180美元(約合人民幣1300元),相比驍龍8 Gen3單價漲了15%。在高通旗下的Soc芯片中,驍龍8至尊版的單價和利潤都是最高的。

不僅芯片價格在漲,內存、屏幕、電池等手機核心元器件價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諮詢公司TrendForce分析師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手機DRAM(內存)價格漲幅超兩成以上,主要原因在於存儲原廠減產,以及智能手機需求回暖。

基於上述原因,雷軍去年就和米粉們打了招呼,“小米14最後一次3999好不好?”隨後雷軍又公開解釋,隨着3nm工藝升級,供應鏈RAM和ROM(統稱“存儲器”)成本漲幅很大,小米在研發上投入也非常大,小米15確實需要漲價。

有如蝴蝶效應,不少手機廠商近期發佈的新品,價格也在上行。

10月中旬上市的vivo X200系列比前一代X100系列漲了300元,起步價來到了4299元;OPPO Find X8系列的起售價也比上一代漲了200元。二者搭載的都是聯發科最新的天璣9400處理器。緊隨小米之後發佈的榮耀Magic7系列手機,標準版售價也來到了4499元起,和小米一致。

第二個層面是,對於高端化戰略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小米,此次漲價也可以看作雷軍對市場的一次試探。

去年發佈的小米14系列,在10月31日至11月10日的首銷期間,全渠道累計銷售超百萬臺。坊間對於小米14系列的性能、設計和用戶體驗等方面,也多有正面評價。

另據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最新數據,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榜單中排名第三,僅次於三星和蘋果。

Canalys高級分析師朱嘉弢在報告中指出,2024年下半年,小米憑藉強大的開放市場和品牌門店,推動其中高端產品的出貨量,吸引消費者轉向Pro系列。

綜合來看,小米15漲價具有其自身邏輯與合理性。但這對於習慣了性價比的一衆米粉來說,仍存在“激進”成分。

“人車家全生態”,雷軍迎來新賽點

要增強高端化的說服力,硬件是地基,系統纔是最關鍵環節。

小米15發佈會上,“閉關一年“的小米手機部副總裁金凡再次出場,帶來了小米自研的澎湃OS 2.0。

據金凡介紹,相比澎湃OS 1.0,新系統在底層重構後,加強了加載速度,提供了更多特效,讓整體的流暢性表現都有所提升。

這對於此前有發熱、卡頓質疑的小米系統來說,是一大進展。

澎湃OS 2.0也與時俱進,不斷增強AI技術。據悉,小米自研的HyperAI子系統與OS架構進行了深度融合,從現場展示看,無論是AI文本創作、AI圖像創作、AI音頻識別、AI翻譯等功能,幾乎全面配齊。

小愛同學也進化成“超級小愛”,具備自主理解感知、規劃、記憶和使用工具執行的能力。它可以成爲用戶的私人備忘錄,協助用戶記證照、記日程。當用戶需要跨應用或者用多個設備時,超級小愛可以協助完成;當你瀏覽美食推文時,超級小愛可以自動識別餐館地址,並告知距離以及建議通行方式。

一瞬間,彷彿讓人看到了Siri的影子。

雷軍一直強調,澎湃OS以人爲中心,打造“人車家全生態”操作系統。

因此在發佈會上,除了手機和系統,他還帶來了預售價超80萬的XiaoMi SU7 Ultra,並稱這是小米SU7系列裡定位最高端、性能最強大的一款車,足以挑戰地表最快四門量產車。

雷軍介紹XiaoMi SU7 Ultra 圖/雷軍個人微博

一系列小米AIoT產品也引發關注。比如,新發布的小米手錶S4能直接操控米家的電視、空調等設備,支持操控小米汽車智能座艙,能調整空調、加熱座椅、播放音樂,體現出小米生態的聯動性。

如果說2024是小米“人車家全生態”的全面開局之年,那麼這次發佈會就是一次集中的成果展示。

WitDisplay分析師林芝對《鳳凰WEEKLY財經》表示,人車家全生態是小米重要的戰略,在落實過程中最主要看小米汽車的銷售情況。因爲小米手機和智能家居產品已經形成一定體量,接下來需要看小米汽車能否持續增長,如果不能,小米人車家生態中的車就會成爲弱項,不一定能給用戶更好的生態體驗。

雷軍在會上表示,小米今年預計研發投入超240億,2025年預計達300億元,將持續投入AI、OS和芯片等底層技術。

無論是“加價又加量”的小米15系列、80萬的小米SU7 Ultra,還是一系列智能硬件與家電,都代表了雷軍衝擊高端的誠意與決心。但要取得最終的成功,需要熱愛,也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