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 8+9免疫治療助重生

「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新福音,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推廣新療法,手術前接受8次免疫藥物合併化療,搭配術後持續9次免疫輔助治療,可達到5年內複發率不到1成的佳績。(袁庭堯攝)

「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自費「8+9」新療程,能有效減少術後復發及轉移風險。(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高雄一名43歲女教師去年摸到左側乳房有腫塊,就醫檢查後發現竟是2.2公分大小的「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癌細胞也擴散至淋巴。她採取醫師建議,手術前接受8次免疫藥物合併化療,搭配術後持續9次免疫輔助治療,順利重生。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表示,該型乳癌治療新技術可達到5年內複發率不到1成的佳績,可助病友重生。

受到年紀老化、初經早或停經晚、肥胖和運動缺乏等因素影響,臺灣乳癌發生率近32年成長逾4倍,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年癌症登記資料,每年約新增1萬5000名乳癌病友,「三陰性乳癌」佔10至15%。

臺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侯明鋒表示,仰賴醫學技術進步,乳癌不再是單純的癌細胞摘除。醫學中心針對第三期到第四期乳癌患者,採用先進的治療技術,5年存活率甚至比非醫學中心高出5至10%。

侯明鋒指出,臨牀發現有一羣「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指「腫瘤介於1至2公分且合併淋巴轉移」或「腫瘤大於2公分,無論淋巴是否轉移」的三陰性乳癌族羣,採取傳統化療後,5年內復發或轉移的比例高達3成,可用藥物治療選擇更少。若採用「8+9」新療程,能有效減少復發風險。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陳芳銘副院長解釋,癌症透過血液和淋巴轉移,容易跑到肝肺臟,造成生命的威脅。「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治療翻轉的特色,在於術前就用藥物治療,有效阻止癌細胞擴散,減少乳房切除範圍,降低複發率。配合切除手術後,再搭配9次免疫藥物的輔助療法,清除殘存癌細胞。

最新國際治療指引指出,一項針對1174位病人的隨機分組、雙盲、多中心、安慰劑對照試驗,「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乳癌病友術前以免疫治療藥物搭配化療,有機會提升「病理完全緩解率」超過6成,減少手術切除的範圍。手術後接續免疫藥物的輔助治療約半年,有助消滅手術後仍殘存的癌細胞,提升無事件存活期,同時降低近4成遠端惡化或復發風險,有機會追求更長的存活時間。

陳芳銘表示,無論早期或晚期,近年三陰性乳癌治療皆已有明顯的進步,原本3成會轉移復發,如今只剩不到1成,超過6成腫瘤組織完全消失。病友不要誤信坊間的錯誤資訊,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女教師透過影片表達對治療成功的感動,她強調,體內腫瘤已從橄欖般大小縮小成小鐵釘般細小,控制良好,學生也特別爲她「慶生」,治療成功讓她更有勇氣迎向未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