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性乳癌「最兇險」 專家:早期治療仍有缺口

高醫大附醫副院長陳芳銘表示,隨免疫治療發展,「現在是史上最接近乳癌治癒的時間」,臨牀上以免疫藥物加上化療藥物組合治療三陰性乳癌患者,5年死亡率下降3成5,亞洲族羣3年整體死亡率下降逾7成5。記者林琮恩/攝影

據最新統計,含原位癌在內,臺灣乳癌病友首次突破2萬人,其中惡性度最高的三陰性乳癌,國際早期治療指引多納入免疫治療、PARP抑制劑等選項,國內仍停在傳統化療,專家直指,此爲乳癌治療最大缺口。

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侯明鋒表示,歐美各國乳癌死亡率均呈現下降趨勢,臺灣乳癌不僅新發病例增加,死亡率亦不減反升,突破困境的關鍵除早期篩檢與確診,精進早期治療,也是降低乳癌復發風險及死亡率關鍵。

高醫大附醫副院長陳芳銘表示,隨免疫治療發展,「現在是史上最接近乳癌治癒的時間」,臨牀上以免疫藥物加上化療藥物組合治療三陰性乳癌患者,5年死亡率下降3成5,亞洲族羣3年整體死亡率下降逾7成5。

陳芳銘說,相較於其他類型乳癌,三陰性乳癌的複發率較高,整體複發率高達50%,且大多集中在發病的前幾年,以早期三陰性乳癌爲例,五年內復發風險逼近3成;尤其「腫瘤介於1至2公分且合併淋巴轉移」或「腫瘤大於2公分」的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族羣,更容易復發,存活率偏低。

過去三陰性乳癌患者每3人即有1人會復發,被視爲最兇險的乳癌型別。陳芳銘說,在免疫治療搭配化療的治療方式,5年內復發風險降低4成,亞洲族羣則3年內轉移復發風險降低6成;8成病友適合接受免疫治療,但健保尚未給付,成爲一大缺口,只有大約一成病友用得起藥。

陳芳銘表示,根據醫療經濟研究,早期三陰性乳癌支出,每位病友平均要支出60萬至300萬臺幣,不僅對病友而言是極大負擔,亦會造成國家生產力下降;值得關注的是,三陰性乳癌確診年齡多在44至54歲,爲社會中堅份子,在家庭也身負育兒扶老的重責大任,罹癌易對經濟與心理造成重大沖擊。

曾經確診乳癌,臺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說,乳癌病友逐漸年輕化,有些病人是別人的媽媽、女兒,甚至剛結婚或未婚,就必須面對疾病風險,不少人一邊揹負房貸、車貸,還要承擔疾病治療的經濟負擔,希望合適的要務儘快納入健保,降低乳癌死亡率,幫助病友迴歸社會,過想過的人生。

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侯明鋒表示,歐美各國乳癌死亡率均呈現下降趨勢,臺灣乳癌不僅新發病例增加,死亡率亦不減反升,突破困境的關鍵除早期篩檢與確診,精進早期治療,也是降低乳癌復發風險及死亡率關鍵。記者林琮恩/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