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改,雙減就無法減負"?北大教授言論遭反對:邏輯完全錯誤

北大教授黃益平:高考沒有改變,“雙減”就不會減輕負擔(來源:本站教育綜合)

近日,北京大學國發院副院長黃益平在接受藍鯨財經採訪時表示,高考制度不改變,其他改什麼都沒用。

“要減輕學生的負擔沒有問題,但關鍵的問題是,最終學生還是通過考試進入大學,或通過考試改變人生,這種方式有沒有改變。如果這個沒改變,前面改半天也沒有用。最終還是要參加小升初、中高考的考試,一關一關要過。不許留家庭作業,不許課外輔導,就會導致各種扭曲的結果。韓國也提出過不許補課的要求,最後演變爲“別墅補課”。有別墅的人可以在家補課,沒有別墅的家庭就沒有條件補課。這就會導致階層固化的問題更加嚴重。”

對此,教育學者陳志文提出反對意見:

陳志文指出,板子打到高考上的類似聲音不少,但高考絕不是“雙減”的罪魁禍首。

這個看似成立的邏輯,實則完全錯誤,在現實中根本不成立!

陳志文例舉現實中的例子說明:很多年前普及9年制義務教育,取消了小升初考試。按這個邏輯,小學負擔應該下來,但恰恰相反,這些年來,無論哪種調查,無論哪裡的調查,小學生的負擔都是最重的,爲什麼?學而思當年崛起時,收入的70%來自小學培訓,而非初中和高中。尤其是高中的培訓收入幾乎可以忽略。爲什麼是這樣?

因爲沒有了統一考試,於是多出來很多競賽培訓、特長培訓,以及各種各樣的坑班培訓。

有統一中高考,學校就幫你解決了,但是沒有時,大家就紛紛去外面各種名目的培訓班找機會。

那麼,取消高考,我們的負擔就會降下來嗎?

專家們可能不知道,目前中國事實上已經實現了高考的“大同”。去年高考報名人數1078萬,招生1001萬,本科最低線僅有280分,專科線100分,負擔就降低了嗎?沒有!反而更激烈了,這時大家更想上“雙一流”、985了,重點中學談的是清北率,而不是重點率了,因爲已經“水漲船高”了。

我們改變高考選拔制度,不唯分數就能減輕負擔嗎?

答案可能是相反的。前些年,高考推出不唯分數的自主招生,這也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嘗試,全國最高峰時僅招2萬多人。

但有意思的是,高中的學科與各種競賽培訓因此迅速興起,成爲全國高中階段各種培訓的重點,收入的重點。這就如留學市場現在最興盛的是背景包裝,科研包裝一樣。

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負擔增加幾乎不可避免,因爲這些新增的尺子必然成爲家長追逐的目標。

總之,在陳志文看來,學業負擔的加重,主要的推動力來自家長更高的教育需求,而更高的教育追求則來自社會競爭與篩選,並非中高考本身,這纔是一個基本事實和常識。無視這個基本認知,一味折騰教育本身,並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反而可能加重負擔,無數的改革已經多次印證了這一點。

對於黃益平教授的言論,陳志文表示:“理解各界對教育的關心,但也需注意隔行如隔山”。

大家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