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個稅!

昨天,全網都在熱議一個字:

稅。

源於個人所得稅APP“收入納稅明細”欄目,新增了5項,分別是,經營所得;利息、股息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

很多人都在擔心,是不是上面又要增加稅源,讓本就揭不開鍋的生活,雪上加霜……

爲此有記者專門致電12366,得到的迴應是:主要是查詢和展示,並不改變彙算先有清繳方式。

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我講講個人看法。

先說結論:

我國已經進入新一輪稅改的醞釀期,趨勢已成,勢不可擋,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可能是件好事。

爲什麼要稅改,我在之前一文中做過論述:

2023年全國財政收入是21.7萬億,跟疫情前2019年相比,只增加了2.7%,而2024年,預期內,財政收入會遭遇滑鐵盧,大概率是負增速。

房地產失速,土地財政難以爲繼,地方爲了維持城市運營,就必須從其他渠道增加收入項。

於是上半年,我們看到了水電費價格上漲、高鐵費用上漲、大學費用上漲,看到了前段時間,對企業進行倒查稅,以至於很多企業宣佈,關停倒閉。

其實從企業入手找錢,現階段並不是什麼好方法,因爲企業是振興經濟的根本,企業過的不好,人們收入不會提高,更別說提振內需消費。

所以這段時間,反抗情緒挺激烈,很多企業都在擺爛,要麼拒繳,要麼破產,地方也考慮到長期納稅和就業問題,不敢強制作業,關係鬧得很僵。

這塊蛋糕不好啃,怎麼辦,要不要搞增值稅?

但這塊也不太好做,當年營改增大變革,全國沸沸揚揚,花了好些年才勉強穩定下來。

現在再繼續在這個上面做文章,除了央地博弈,還有營商環境等因素掣肘,太複雜了,很容易用力過猛遭遇反噬。

最後兜兜轉轉,就來到了個人所得稅,一研究,這玩意不錯,真是個好稅源。

一些人聽到個人所得稅,就害怕,以爲是要從自己兜裡掏錢了,其實並不是。

個人所得稅,分爲兩種。

一種是勞動生錢,比如工資、稿酬、勞務報酬等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分交稅。

另一種就是資本利得,也叫做錢生錢,比如說投資股票賺的錢,股權分紅的錢,把房子租出去賺的錢,都要繳稅。所以一般把錢生錢收益產生的稅,叫做富人稅。

那麼到底該不該繳稅?

這個討論意義不大,利益決定站位。

如果你是打工族,每天只有死工資,那麼自然舉雙手贊同,因爲富人稅出臺,可以起到劫富濟貧的作用,有錢人替你繳了,開心還來不及。

但如果你是有好幾套房的業主,每天的工作就是收房租,遊山玩水到處泡妞,那麼對新增稅款,自然十萬個不願意。

當然上面不會考慮這些問題,只會考慮哪部分該收,哪部分不該收,如何收益最大化。

之前,勞動收得是重稅,最高可以到45%,反而富人稅,卻基本都是空缺的,這讓徵收新稅源更加“出師有名”,而且最主要現在打工人兜比臉都乾淨,收不動,也沒法收。

反而擁有生產資料的富人羣體,還有餘糧,與其拼命把錢存在銀行,還不如給國家做作貢獻,共度難關。從APP新增5項透露的信息來看,這次稅改,圍繞的就是富人羣體。

而現階段APP增加選項,其實就是在做預期管理,漸進式推進。

先列出來不收稅,讓人們慢慢適應,如果大家都不太牴觸,收稅成爲既定事實,合適的時機必然會啓動新一輪稅改。

其實這輪稅改,我最擔心的是,最後收的不是富人稅,而是中產稅。。。

真正的富人通過各種避稅手段,逃之夭夭,而時代的重任再一次落在千蒼百孔的中產身上。

主要就是那些不富不窮的小中產,流水一般,有1-2套房,這兩年錢沒生錢,倒是虧了不少,還得繳大稅。。。

一個朋友苦着臉問我,如果炒股繳稅,虧的A股能退稅嗎?

原本以爲,房產倒了,一鯨落萬物生,結果現實是,財源斷了,一鯨落萬稅生……

對了還有什麼“偶然所得稅”,到底是什麼玩意?

是不是刮彩票中了要繳稅,路上撿個錢包要繳稅,江西彩禮也要繳稅,30萬彩禮要繳納6萬偶然所得稅……

要是彩禮也繳稅,那完了,江西彩禮還得漲,當地男人娶不起媳婦兒,到時候大街小巷都是光棍和大齡剩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