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廖玉蕙作夥講母語

臺語有聲書後,作家廖玉蕙推出《彼年春天:廖玉蕙的臺語散文》首部臺語散文集,她認爲,學習語言要從快樂開始。(鄧博仁攝)

《彼年春天:廖玉蕙的臺語散文》書封。(九歌出版提供)

廖玉蕙時常以遊戲方法引導孫女說臺語。她認爲,學習語言要從快樂開始……

近年來,社會彷彿吹起一股臺語風潮,如出版社推出臺語版《小王子》、臺語歌《浪子回頭》成流行金曲、提倡臺語的YouTuber「阿華師」竄紅等現象,在在體現大衆日漸重視臺語的軌跡。以華文寫作超過30年的散文作家廖玉蕙,近來也親身投入推廣臺語的行列中,不只錄製臺語有聲書,更重新編寫過往作品,推出首部臺語散文集《彼年春天:廖玉蕙的臺語散文》(九歌出版)。

爲錄臺語書 差點鬧脾氣

廖玉蕙說,以前因國語政策講臺語有點像「次等公民」,「若有人稱讚妳,說話像上海小姐、北京姑娘,那是會覺得非常驕傲的事情啊,代表很『高級』。可是當妳長大學會很多東西,纔會知道自己母親的語言是值得珍惜的,也不是可恥的。這個推廣臺語的現代,是漸漸轉變而來,轉爲合理的狀態。」

小學前,廖玉蕙慣以臺語與家人談天說笑,隨政府頒佈國語政策,她在外省老師教導下,也學會說一口字正腔圓的華語。但她沒忘記母語,偶爾說臺語,旁人還會驚訝「妳的臺語怎麼那麼好?」使用在地語言,反而對在地人陌生的事情,讓廖玉蕙也感到納悶。

有一回,廖玉蕙赴屏東演講,突然有觀衆詢問「能不能用臺語演說」,一問才知道,臺下觀衆幾乎都習慣聽臺語,即便沒嘗試過,她仍努力以全臺語完成整場演講,觀衆也樂得教導講師,一來一往,氣氛融洽愉悅。自此之後,她在每場演講都加入臺語,引來專以臺語報導國際新聞的專欄作家周盈成提議,一同將廖玉蕙的過往作品,化爲臺語有聲書及臺語散文。

「誰知道,寫是還好,錄臺語書真是太難了!」直爽率真的廖玉蕙,回顧作品誕生歷程,又笑又罵。在周盈成及師大臺文系博士候選人林佳怡協力指導下,讓她紮實的學了一堂臺語課,但鑽研語言教育超過30年的廖玉蕙,對語言也有自身看法。一方堅持臺語的7聲8調,一方堅持聽得懂最重要,如此相互攻防至最後一刻。

阿嬤後 母語意識更強

廖玉蕙說,最初在錄音室,每一聲「老師,這裡音調不對,要重來唷!」都能換得她一句輕快的「好,沒問題。」次數頻繁起來,2位編輯仍然好聲好氣,但她卻忍不住微慍起來,咬牙切齒的嘀咕「我幾歲了你知道嗎,小夥子一直糾正我,有沒有搞錯。」最後直接憤怒宣告「不要再講了!從今以後不錄了!我講我媽媽的話,你講你媽媽的話。」因此曾中斷作業

回憶當時情景,廖玉蕙笑彎了腰。她表示,回家後又是懊惱,又是反省,「幹嘛跟這些年輕人這樣子,簡直像小孩子負氣說『我不要跟你玩了』,後來他們又打電話來,才繼續錄音工作。但我不得不服,這麼多有使命感的年輕人想推廣母語,我其實應該也要努力。」當成品出爐,雙方都非常欣喜。

書寫臺語散文集的過程,如廖玉蕙藉由臺語文,重拾過往吉光片羽的回顧之旅。她慣用幽默詼諧的文字體現人生現實之處,臉書如今也是新的寫作園地,幾乎一天一篇生活札記。已累積超過40部作品的廖玉蕙笑說,曾有醫生問她「不寫不行嗎?」,但還真的不行,因爲所有的閱讀與寫作都是讓生活更容易,「生活當中不盡如意,可我們如果可以對荒謬微笑,和遺憾握手,也很好。」

廖玉蕙近年升格爲阿嬤,與小孫女相處過程中,也時常以遊戲式的方法引導孫女說臺語。她認爲,學習語言要從快樂開始,如書中所選散文,同樣是以貼近生活筆法,吸引人掉進臺語世界,「當阿嬤後,母語意識更強了,有些東西不是有考試才重要,不只臺語,還有客家語、原民語等等都應該推廣,社會不該是少數服從多數,希望社會能越來越合理,照顧少數族羣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