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建不動產證券化有譜 引導保險資金投入

國發會將邀財部、金管會與內政部討論建立供需媒合平臺,鼓勵地方政府做公建不動產證券化,以引導保險資金投資公建。 聯合報系資料庫

國發會下週一(29日)將邀財部、金管會與內政部討論建立供需媒合平臺,鼓勵地方政府做公建不動產證券化(REITs),以引導保險資金投資公建。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22)日說,並非保險業不願投資,重點是否有足夠案源且報酬率符合業者期待,他個人對此會議「樂觀其成」。

4月初財委會要求國發會邀財部、金管會與內政部組專案小組,在兩個月內研議透過增加促參紅利,鼓勵保險資金投資公建。國發會29日則正式召開跨部會會議。

保險局長施瓊華說,金管會能做的法規鬆綁「門都開了」就等案源,看看其他部會是否有案源可以給保險業投資。

黃天牧坦言,引保險資金投資公建有三大關鍵,一、投資標的的年期、收益率需要跟保單匹配,二、是否有足夠誘因?金管會已提高保險業投資公建的控制比例、也降低風險係數,三、公建提供的報酬率是否可符合保險業期待。

財政部長莊翠雲坦言,財部也希望保險資金能夠進入公建,也瞭解公建年期和收益率需要跟保單相符,因此財部修正「促參法」做了三件事,一、擴大公建範圍,二、每年財部辦招商大會釋出案源,如今年7月就辦招商。

三、針對自償性不足公建,可允許保險資金先進來興建與營運,之後可由政府出錢買,讓公建有穩定資金收入以符合保險資金穩定且高流動性的要求。

金管會與財政部昨赴財委會針對《保險法》與《娛樂稅法》做討論,立委希望保險資金可降低國外投資、讓更多資金迴流臺灣投資公建,立委羅明纔等委員更研擬將保險業國外投資上限,從45%砍到25%,引壽險業跳腳。

據金管會估算,一旦將國外投資額度上限降到25%,將有9.26兆元資金會移回國內。黃天牧說,保險資金需要符合保單年期和收益率,外流有必要原因,若移回臺灣沒有收益,如何保障保戶權益?恐影響保戶權益。

金管會立場是希望維持現狀,但也同樣可以讓資金挹注產業發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