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落實幸福經濟纔是民之所欲的優先指標

工商社論》

隨着動盪不安的2022年已經進入年終歲末,然而不只持續已滿3年的新冠疫情,迄今未見止歇;2022年2月突然引爆的俄烏戰爭,更是使交戰雙方陷入進退失據、欲罷不能的泥沼中。以致使得包括經濟學人、彭博社等國際媒體或世界經濟論壇(WEF)等專業智庫,在發佈2023年有關全球經濟前景預測時,儘管關注的議題焦點不盡相同,但卻是異曲同工的指出,「2023年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以彭博社所歸納出的2023年全球市場五大風險來看,就包括疫情復發,中國經濟復甦不易、通膨影響,新興市場暴跌以及俄烏戰爭惡化,將影響食品、能源、化肥、金屬等之供銷。

而經濟學人則是從相沿多年的發佈新年度全球十大風險,於2023年改爲發佈十大關鍵趨勢。其中的前五大,首先關注俄烏衝突的結果,將影響能源價格、通貨膨脹、糧食短缺、利率及經濟成長等面向的表現。其次則是指出迫在眉睫的經濟衰退,其痛苦將是全球性的。第三個則認爲氣候問題,因各國需要找更安全的替代品,可能爲氣候問題迎來一線希望。而第四個則是中國隨着人口減少,經濟面臨逆風,將意謂着中國的經濟規模可能無法超越美國。第五個關鍵趨勢則是指出美國的政治局勢因社會及文化分歧持續擴大,政黨對抗也將更加火上澆油了!

除了這些相對大家耳熟能詳,從市場發展前景所面臨的趨勢或風險提出預警之外,堪稱是空谷足音的則是由芬蘭、冰島、蘇格蘭、威爾斯和紐西蘭所組成的「幸福經濟政府聯盟」(Wellbeing Economy Governments),在其新年新展望中,強調將努力擴大影響力,目標希望在2040年前,促成全球各地經濟體轉型。放棄以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率,做爲衡量進步的指標,重新制定能夠提供優質生活的經濟政策,讓人類與環境能夠和諧相處。

參與此一「聯盟」的蘇格蘭首席大臣施特金(Sturgeon)就指出,「世界需要一個新的經濟模式」,她併力促各國政府的決策者,追求經濟成長要以人民幸福爲中心。尤其在面對氣候緊急狀況、生物多樣性流失及生活成本因通膨提高在內的多重全球危機,因而更應反思「我們該重視什麼,以及我們的經濟是爲了什麼」的基本問題。

另一個「聯盟」成員國的紐西蘭,更在11月公佈了第一份「幸福報告」,務實的點出,想要理解GDP之外的進展,則必須建構及檢視與幸福經濟有關的系列指標和證據,以理解更廣泛意義上的進展。同時這份「報告」,也凸顯出紐西蘭的年長和年輕公民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紐西蘭財政部也因而辨識出三大有待改善的領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及住房的可負擔性和品質。

歸納「幸福經濟政府聯盟」所倡議的各國在評鑑政府治理經營績效時,應揚棄傳統只以GDP做爲唯一指標的模式,改爲以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做爲評鑑指標。嚴格來講,這其實算不上是橫空出世的「新」意。問題的癥結其實在於,相較於GDP有明確的數據可做爲「量化指標」,幸福感則屬「質化」指標,迄今仍難精準的呈現出來。即使當國者明知施政理應質量兼顧,但卻只能「舍難就易」,始終還是沿襲以GDP做爲治理績效良窳的唯一指標了!

誠然,要建構政府施政是否符應「幸福經濟」的高標並非易事,但是民主政治的本質本來就應該是「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執政者如果對如何提升幸福經濟的質感了無作爲,卻只是依GDP數據,高調的炫耀臺灣的國民年平均所得已跨越3萬美元大關,並將實現「超韓趕日」,而卻無視於臺灣的貧富差距正在逐年擴大中,以致於呈現一般生民大衆對所謂年平均所得創新高卻完全無感的巨大落差了!

沒有錯,目前「幸福經濟政府聯盟」的成員都是屬於規模較小的經濟體,以致於所倡議的「幸福經濟」,甚至也得不到國際媒體或專業經濟智庫的關愛眼神。然而不論是過往這兩三年來,包括環境惡化、糧食短缺、通貨膨脹等災難接踵而至,並在環環相扣下呈現複合性危機。因此在迎來2023新的一年,與其寄望於新冠疫情是否能像當年的SARS般停止肆虐,或者只是消極的期待俄烏戰爭不致於惡化爲第三次世界大戰,甚至使臺灣也遭波及。寄望因九合一選舉敗選而陷入「跛腳」困局下的執政當局,能夠務實的在剩餘的任期,積極投入促成幸福經濟的前瞻佈局,則不只是全民幸甚,國家幸甚,小英總統也纔有可能得到會被肯定的歷史評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