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面對川普的可能壓力臺灣必須挺直腰桿

川普掌權之後的貿易政策、安全政策及與關係的美中走向普遍感到不安與焦慮,臺灣的利益格局和發展空間同樣可能受其壓縮,政府應積極預謀對策。圖/美聯社

歐洲和亞太地區是美國對外關係最具關鍵性的區域。川普重回白宮,美國和歐洲的關係勢必因爲俄烏戰爭、北約、軍費分攤以及關稅問題而逐漸疏離;亞太地區與美國之間的分歧較少,但這個經貿關係愈來愈傾向於中國的區域,將由於川普在安全和經貿上的雙重施壓而與美國漸行漸遠,而與中國大陸更加親近。

至於臺灣,經貿承受關稅與半導體投資美國的雙重壓力,加上川普一貫的商人思維,凡事從利益角度思考,臺灣的安全保障勢必更不堅實,所需支付的保護費或是軍購費更多,甚至有被他拿來交易之虞。

美國目前採行的印太戰略,原由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發起,華盛頓菁英圈認爲符合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乃被接受,並由拜登政府積極推動。然而,這個戰略與川普本人的思路不完全契合;他更注重「經濟安全」,對於亞太戰略着重於「地緣政治安全」並不苟同。

在川普看來,包括臺灣在內,對美貿易順差可觀,國安要美國保護又未繳交足夠的保護費,所以就任後勢必加重施壓力道;一方面使用關稅等手段來縮小逆差,並逼迫臺、韓等過半導體產業投資美國,另一方面則索討更多保護費或是軍購費。對於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民主同盟之類的價值,川普不太重視。

由於重視經濟安全甚於地緣政治安全、美國國際信譽以及友邦關係,他就任後首先會結束俄烏戰爭,然後在亞太地區將經貿利益最大化、安全負荷最小化。從他近期發表的言論來看,臺灣未僅不被他當成盟友,甚至視爲經濟的奪利者以及防衛上的惹禍者。

華府菁英圈從他的競選言論和已公佈的閣員研判,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佈局可能會被川普的「交易性重商主義」所抑制。他勢必施壓亞太國家多爲自己的安全付費,同時利用高關稅來彌補公司稅大減造成的損失,又可轉移供應鏈,將更多亞太高科技廠商逼去美國設廠。

在川普雙管施壓下,武器採購和安全防護也要倍增。亞太國家面臨安全問題最大的首推韓國和臺灣,韓國和北韓關係近期交惡,中國大陸對賴清德政府的臺獨走向深惡痛絕,臺灣的軍演持續進行包圍與拒止課目。韓國與臺灣都寄望美國嚴密保護,但不妨看川普如何處理俄烏戰爭。他數度發下豪語,要在上任後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他在勝選演講中,也表明將致力於結束戰爭,而非發動戰爭。川普有什麼錦囊妙計解決俄烏戰爭?一般認爲只有一途,就是逼烏克蘭接受戰爭造成的現狀,割讓國土換取和平,等於是直接把烏克蘭賣了。北約的歐洲國家負荷不起援烏重擔,將迫使烏克蘭妥協。

基於同一邏輯,川普爲美國利益是圖,有意願積極協防韓國及臺灣嗎?亞太其他國家,如菲律賓和越南,川普可能也會從經貿利益而不是安全視角看待,越南與印度甚至可能因爲接受太多中國廠商爲免除美國高關稅而來的投資,而遭受美國的壓力及高關稅的伺候。亞太多數國家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遠比美國緊密,只是尚有安全上的考量,所以採取經濟貼近中國、安全靠攏美國的策略。如果安全上不受美國照應,經貿上又被美國課徵高關稅,則有什麼理由延續政經分離政策?又有什麼理由不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經貿關係?

川普對臺灣一點都不友善。他對於防衛臺灣未作任何清晰承諾,而且多次表達要臺灣交保護費,對於臺灣半導體產業一再以從美國「偷走」等惡言相向,對要求臺積電擴大在美投資,而且聲明不給補貼。面對川普這種重利而輕利、施壓以脅迫的說法與可能的做法,賴清德政府不敢吭一聲,未來很可能在軍費、保護費、高端晶片及半導體產業鏈的投資及關稅上奉命維謹,照單全收。

川普根本不重視臺灣的戰略地位與民主價值,他曾以「筆尖」形容臺灣,或許還認爲臺灣「可割可棄」。中華民國無論基於維護國格及以及經貿利益,都應挺直脊腰桿,不能讓他予取於求。亞太國家目前對於川普掌權之後的貿易政策、安全政策及與關係的美中走向普遍感到不安與焦慮,且積極預謀對策。川普執政勢必以狹隘的經濟利益眼光看待亞太國家,並且加大力度施壓,以謀求美國利益。臺灣的利益格局和發展空間同樣可能受其壓縮,何能處變不驚、聞風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