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日本岸田新內閣的內政困境和憲政考驗
工商社論
日本政府8月10日進行內閣改組,進入「後安倍」時代。前首相安倍晉三被刺身亡一個多月後,岸田內閣進行大規模的改組,19位閣員換了14人,且有9人是首次成爲閣員。一如各方所預期,除了顧及自民黨的派系權力均衡之外,有三位具有指標意義的閣員,則有前首相麻生太郎的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前首相安倍晉三支持出來競選自民黨總裁的高市早苗,則出任經濟安保大臣,以及留任、被視爲「知中-友中」的外交大臣林芳正。
岸田內閣其後要面對的三大危機包括:一、疫情與通膨,迫在眉睫。二、內閣改組和安倍國葬。三、修憲與修憲公投都通過之後,國防預算新增GDP的1%(以2021年計,500億美元),以及後續對於東北亞和亞太地區的影響。
過去兩年半以來,三任首相的疫情防治政策,一直難以和經濟兼籌幷顧。第七波疫情在8月10日,全國新增確診人數突破史上新高的25萬,雖然重症比例不高,但卻足以癱瘓現有醫療系統。屋漏偏逢連夜雨,2月的俄烏戰爭造成全球能源價格大漲、美國聯準會今年以來升息2.25個百分點及日本央行持續寬鬆政策,日圓大幅貶值,嚴重的通膨重創民生經濟,岸田首相的民調支持度,也跌落到去年10月上任後最低點的46%。由於安倍前首相被刺後,意外揭露出自民黨高層人士和統一教的關係,內閣改組沒有續任的7位閣員,有一位就是安倍首相的胞弟、前防衛大臣岸信夫。
無論是生死攸關的疫情,或是萬物皆漲,只有薪水不漲的通膨,在這樣的危機環境之下,進行大幅度的內閣改組,接着必須面對的是,早就排定好、9月27日安倍前首相的國葬。繼1967年前首相吉田茂之後,這次是否要以國葬之禮,日本社會的意見分歧,經濟生活的困頓,甚至是軍國主義復活的疑慮,岸田首相的政治壓力,不言可喻。
在安倍前首相被刺後舉行的參議院選舉,執政的自民黨大獲全勝,從而使自民黨擁有參衆兩院的優勢,有利推動2/3的高門檻修憲。岸田首相已經明言,要完成安倍未竟之志的修憲,則勢必涉及二戰後,「非戰憲法」第九條所言:「……基於正義和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爲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爲達到前項的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與其他的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換言之,日本憲法該條文明定的是和平的理念與非戰的原則,和政府的國防經費沒有直接的關係。
事實上,「防衛經費不超過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一」,是在1976年,由時任首相三木武夫的內閣會議所制定。儘管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於1987年已經決議廢除該項非正式的預算編列限制,但歷任首相迄今仍謹守該限制,一直到兩次出任首相、近代史上任期最久的安倍晉三,2017年首度論及,爲了確保必要的國防預算,將不考慮佔GDP 1%、歷任內閣傳承下來的「潛規則」限制。
展望未來,岸田首相的新內閣,有三個轉機。首先,在國家防衛和集體防禦方面,將要延續前首相安倍生前拍板定案,以5年爲期,逐漸增加國防預算達到GDP的2%。防衛相濱田靖一,再次走馬上任,熟稔國防事務,無縫接軌。其次,今年5月日本參議院通過的《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是經濟安保相高市早苗,未來三年的最重要任務。由於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兩者互爲表裡,不可偏廢,該法因而涉及強化戰略物資的現有供應鏈(例如半導體/稀土/醫藥產品/電池)、保護核心基礎建設的安全、加強官民協力的尖端科技研究、甚至將不再公開專利的使用權,以因應長期的政經變局。最後,面對變動劇烈的國際和區域地緣政治情勢,無論是自己主導的CPTPP,或是美國建置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和晶片四方聯盟(CHIP 4),日本扮演大國博弈棋局上的重要角色,外相林芳正奔波走訪,是岸田外交政策的執行者。
未來三年,是岸田首相展現國家治理能力的黃金時期,而今年的修憲和後續的全民公投,則是他接受的第一個重大政治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