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臺灣應掌握烏克蘭重建商機
工商社論》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年度峰會即將在11日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俄烏戰爭將是焦點中的焦點。隨着這場打了逾16個月的戰事進入尾聲,西方諸國已開始「擘劃」烏克蘭的戰後重建大計,6月下旬在倫敦舉行的「烏克蘭重建會議」(Ukraine Recovery Conference,URC 2023 London)就吸引了衆多國家與企業參與,最終承諾高達6OO億美元的援助資金。世界銀行估算重建金額高達4,110億美元,實際的主導權則在歐盟,我國政府與企業應該及早做出準備,參與二次戰後規模最大、吸引全球企業參與的國家重建商機。
6月底俄羅斯瓦格納兵變的戲劇性事件,將戰爭的焦點轉回俄國總統普丁如何穩定政權,避免內部政治動亂;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出席歐中商業峰會後,接受半島電視臺等媒體訪問,當記者問:「是否支持烏克蘭收復所有失土的目標?」傅聰明確回答:「我不明白爲什麼不(I don't see why not)」,並再次強調北京尊重所有國家的領土完整,包括烏克蘭。
紀律嚴明的中國官員通常不對俄烏領土爭議發表評論,即使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訪問德國與法國,也未對外具體表態,傅聰的回覆與北京政府一貫的政策相符,就是尊重所有國家的領土完整,但是他正面迴應「支持收復所有失土」的肯定態度,可以看出北京對於戰爭終局的判斷。
臺灣媒體聚焦報導了倫敦URC,特別關注日本政府超乎尋常的積極態度,外務大臣林芳正不只宣傳已經提供總額76億美元的支援,首相岸田文雄在之前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談時,也主動爭取在今年底、明年初主辦URC,更召集日本企業組織「烏克蘭投資平臺」(Ukraine Investment Platform),準備從清掃地雷、清除廢墟、恢復農業生產、重建電力等基礎建設等參與重建工作。
不過,烏克蘭重建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歐盟手中,URC會議的主辦國去年是瑞士,今年英國、明年日本,三個國家都不是歐盟成員,烏克蘭戰後將會申請加入歐盟,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早在今年2月就召集15位歐盟執委會委員飛往基輔舉行「歐盟-烏克蘭峰會」,簽署攸關重建工作的備忘錄,確保烏克蘭重建以民主與法治作爲最高指導原則,再提出透明化、科技化的重建方案向全球企業招商。
也就是說,歐盟以迎接「烏克蘭入歐」作爲重建規劃的目標,排除19世紀列強瓜分、以利益分配爲出發點的老舊套路,避免戰後的烏克蘭再掉入少數寡頭商人壟斷的分贓制度,因此必須從建立符合歐盟架構的法律體系出發,這樣的進程當然會延緩重建的速度,卻能引導烏克蘭在符合歐盟各國標準的民主法治體系下,進行有秩序、透明化、減少貪腐、創造經濟良性循環的重建。
事實上,各國在倫敦URC承諾的600億美元援助,有500億美元來自歐盟,歐盟提出「烏克蘭機制」(Ukraine Facility),已經向歐盟執委會與歐洲議會提出具體法律案,這個機制包含三大主軸,第一是歐盟提供鉅額的金融援助,而烏克蘭必須相對應,做出結構性的政治與商業法律體制改革,烏克蘭自己也必須做出核心的戰略投資;第二是由歐洲復興銀行等跨國組織提供保證,以去除重建過程中的風險,並且建立可以良性循環的民營企業體系;第三則是由各國政府提供關鍵技術。歐盟所提供的「烏克蘭重建機制」初階設定五年期間,從2023年一直延續到2027年。
當然,美國、歐盟、英國、瑞士、日本等國各有強大的民間企業,產業的強項也不同,一定會在重建標案中取得重大商機,從最初階段的清掃地雷、清理城市廢墟、交通路網重建、農業復興、新興工業區設立、擬定符合21世紀需求的都市計劃、一路向上可以推進至先進的網路智慧產業,臺灣當然不可能參與政治與法律層面的基礎建設改革,但是臺灣企業可以與得標的歐美日企業結盟,在各國企業陸續獲得標案後,以我們在全球供應鏈的強大競爭力,從具體的重建案中取得大量商機。
我國政府與企業都應該積極掌握烏克蘭重建的進度,在符合歐盟設定的架構下,積極成爲各國企業落實重建工作的夥伴。世銀估算的4,110億美元只是初步投入的資金,烏克蘭本身的人口與經濟量體龐大,重建過程中所創造的GDP將數倍於世銀的估算,我們千萬不要缺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