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香港經濟角色的演變和選擇
自2019年6月「反送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7月美國對香港貿易制裁、10月習近平發表深圳開放40年談話,飽受打擊的昔日亞洲明珠香港,光輝安在?會遭近在呎尺的深圳超車?或者被新加坡、上海替代?
由於中國大陸採全境手機實名制控管,香港未在管控範圍內;除港人回港外,兩地之間進出仍需隔離。使得香港旅遊、零售業未因中國疫情穩定受惠,大陸十一假期南來遊客,反而全被海南島吸引過去。使去年6月反送中事件後遭到重創的香港旅遊業、精品零售業,更加雪上加霜。
香港2020年GDP估計萎縮6%~8%,失業率6.4%、失業人數25.9萬人,失業率爲新冠疫情前3%的兩倍多、創16年新高。失業集中於零售、旅遊、住宿、飲食、藝術、娛樂、進出口貿易服務業。這些佔香港GDP七成、爲數衆多的中小企業,由於現金流薄弱,能否挺過難關至爲關鍵。
從1968年爆發難民潮、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1997年香港迴歸、1998年港幣遭襲擊、2003年SARS風暴;一路以來港人早已練就其他地區國家少有的彈性與堅韌。一位金融業主管說,因勢利導的柔軟、自我調整的「社會力」,早已經是港人與香港社會的DNA。在現有中美對峙的情勢下,「選擇緊靠中國老大哥,持續扮演好中國對外的門戶角色,開創箇中可能,會是香港的選項與未來機運。」
作爲中國對外窗口,是香港再也熟悉不過的角色。尤其是當中美貿易科技對壘下,中資企業自美國股市撤退,接棒大型中資企業IPO,即爲香港金融市場的強心針。
10月下旬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聯交所批准,日前又遭中國當局喊卡的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前稱螞蟻金服),原預定在上海、香港IPO雙掛牌,集資金額高達345億美元,爲全球IPO空前的規模。其中半數以上爲香港H股,早已吸引對中國金融科技產業未來充滿願景的國際大型基金來港摩拳擦掌。
這些國際基金許多是因肺炎疫情爆發來,歐洲經濟陷入停滯、美國也因疫情選舉政治角力,經濟嚴重萎縮,欠缺大型投資標的。直到近日疫苗推出,帶動少數生醫製藥股價上揚。然而中國因疫情管控相對穩定;再加上「新基建、內循環」的政策出臺,追求6%GDP經濟成長率的國家目標,國內多個產業領域已經回溫啓動,而成爲歐美紓困、釋出巨量金援的國際投資者投注的標的。
美國BlackRock貝萊德共同基金董事總經理Russ Koesterich即對中國復甦提出正向看法,認爲相對世界多個國家地區仍在經歷徹底的崩解(Collapse),中國經濟已經出現V型反轉;建議國際企業宜關注中國國家提出的年度計劃、例如十四五規劃,即至爲重要。因爲由國家主導的中國經濟計劃,計劃中不僅明確定義禁止、允許的項目,也會揭櫫投資導向、地區、產業,以及優先考慮的項目。
其中生醫製藥、半導體晶圓、自動駕駛是中國最爲各方看好的三大未來產業,爲香港創造集資以及新貴財富管理的金融市場機會。總部位於以色列、全球第15大的TEVA製藥的CEO凱爾蘇爾茲,就把中國市場、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作爲集團發展的重點目標。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市場的中國電動車體系,勢將發展爲數衆多的關聯產業。中美貿易科技戰對華爲制裁,牽動中方半導體晶(芯)片產業力求自主,將是另一個重中之重。
而上述三大領域的前端技術皆爲先進國家主導,通過香港金融市場籌資、購(並)買、上市等金融操作,取得先進國家技術;香港長久以來奠定的國際金融中心法規、制度及專業,勢必成爲外資與中方合作的首選。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奠定的法律、會計、市場規範等,遠非中國上海、深圳等地短期可及,且受到國際市場認同。可見的未來,中國科技、生醫、金融等國際籌資與IPO,香港仍將扮演關鍵角色。同時伴隨中國企業IPO、必將成就一批新富;位於香港的國際大型共同基金則是最佳的管理對象。
根據報導,儘管螞蟻集團暫停上市,年底前香港仍將迎來一波IPO,總計60億美元。而今年至今,香港IPO市場募資總額已達370億美元,多項大型IPO陸續進行中。港交所公佈今年前三季盈利85.8億港元,同比增長16%;前三季收入及其他收益140.91億港元、年增12.14%。香港經濟分析師認爲,中美關係短期轉機不大,對中概股上市審查應趨嚴格,將帶動優質陸資企業選擇來香港上市,已經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也會陸續來港。
長期看,來港上市的新股數量不因螞蟻事件受到影響。香港金融及關聯產業佔其GDP的50%,從昔日外國直接投資中國的門戶,變身爲外國金融性投資進入中國的窗口;並作爲中國科技、金融創新產業的實驗田(如人民幣數位化),向中國大陸經濟靠攏將是香港未來最大也是最適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