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總統候選人比賽誰最愛臺灣

總統候選人必須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不能再漫天開支票,否則有違愛臺灣的本義。圖/本報資料照片

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在野力量整合破局之後,獨立參選人郭臺銘在24日競選登記截止前宣佈退選,民進黨賴清德(搭蕭美琴)、國民黨侯友宜(搭趙少康)、民衆黨柯文哲(搭吳欣盈)三腳督對陣的態勢正式形成,誰主導臺灣未來四年將由選民作出抉擇。

依先前各項民調,在三人競選的情況下,賴清德居於領先地位,勝面較大;侯友宜近期民調緩步上升,也有與賴清德一搏實力。至於柯文哲,原本與侯友宜在伯仲之間,但藍白合的協商過程中,暴露他野心與實力不相稱、缺乏誠信原則、過度政治操作以及經常口出惡言等諸多缺點,未來可能一路走跌,最後在棄保效應之下出局。

這次三搶一的選舉,在野雖然整合不成,但兩位在野候選人必以檢討民進黨八年執政績效爲選戰論述焦點,期望能取而代之,所以朝野對決仍是選戰主軸。臺灣目前處境艱危,三位候選人與其相互人身攻訐,不如在政見上比高下,提出國政的具體政策,在政見上論辯,相互攻防,讓選民作出明智抉擇。

誠如旺中媒體集團「無色覺醒」第三條,臺灣要摒棄惡鬥,讓海峽兩岸的各黨來比賽愛臺灣。以當前臺灣內內外外面臨嚴峻挑戰之際,候選人再去逞口舌之能,打口水戰,絕對不符客觀形勢需求。只有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讓選民判斷誰最愛臺灣,才能迴應時代的叩問。

時代對候選人提出的最大叩問,是如何維繫兩岸和平確保臺灣安全?在這個關鍵性問題上,國民黨與民衆黨看法一致,都認爲民進黨執政已將臺灣帶入兵兇戰危邊緣,所以兩位候選人分別提出「明年大選是和平與戰爭的選擇」、「票投民進黨,全民上戰場」,以及「2024選舉面臨戰爭危機,選錯人臺灣就毀了」等論述。賴清德則延續民進黨一貫的反中親美路線,加上他個人特濃的臺灣獨立色彩,已讓選後兩岸關係充滿不確定性。民共兩黨缺乏互信,如果自稱爲「務實臺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勝選,兩岸必然加劇戰爭風險。

須知,中共對臺灣趨獨的因應之道,不是隻有對臺用武一途,經濟制裁可能是最先採取的手段。民進黨執政近八年來,加速推動「去中國化」,從而加深民衆對中華民國、中華民族文化和身分認同的疏離感,也讓兩岸愈走愈遠,關係趨於惡化。民進黨堅決「倚美抗中」,自甘成爲美國圍堵中共的政治棋子與軍事先鋒,已讓民衆活在戰爭的恐懼中。賴清德一方面仍在宣揚反中、抗中、仇中言論,但另方面又粉飾太平,聲稱臺灣沒有戰爭風險,完全是在野黨在製造戰爭恐懼,目的在於贏得選舉。

其實,中國大陸對臺使用武力沒有時間表,如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在亞太經合會(APEC)與美國拜登總統會談說的那樣,但不表示大陸不會使用武力。大陸宣示不放棄武力,主要是防範民進黨搞法理臺獨,可說是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一種自衛手段,因此臺海是否爆發衝突,主動權是在民進黨手上。

可笑的是,賴清德將習近平否定大陸攻臺時間表的說法大作文章,指稱是反對黨的白賊話,反映他過於樂觀,以爲他的「務實臺獨論」不會踩到大陸紅線,所以他在臺獨思維上本質不變,只是在修辭上做掩飾,這纔是對臺灣施展的最危險政治騙術。賴清德如果掌權,認定大陸不會對臺使用武力,因而有恃無恐,繼續以切香腸方式往臺獨邁進,一旦大陸方面認定已踩上分裂民族的紅線,估計武統有勝算且代價可控,就會隨時啓動。

另一方面,大陸對臺工具箱並非只有飛彈、潛艦、航母,還包括經濟、貿易壁壘調查與ECFA早收清單檢討,這些經濟反制與制裁手段都已端上臺面,積極準備中。這是賴清德在總統選舉中不得不面對的重大問題。否則他口口聲聲愛臺灣,結果卻會將臺灣帶入更大的戰爭風險。侯友宜訴說的促進兩岸安定、臺灣安全與民衆安心政策,纔是愛臺灣的合宜政策。賴清德必須提出符合兩岸危險情勢化解之道的明確政策,而不能一面宣揚兩岸兩國的主張,一方面又否定臺灣有戰爭風險,這是不務實又不負責任的態度。

除了兩岸關係以及相關連的國防、外交政策之外,臺灣的能源危機、經濟發展以及社會政策,特別是瀕臨破產的勞健保,究竟有何對策,也是候選人是否真正愛臺灣的重大課題。候選人必須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不能再漫天開支票,否則有違愛臺灣的本義。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愛臺灣的政策效果,而不是愛臺灣的曼妙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