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 亞洲貨櫃航商剉咧等
貨櫃三雄營運與股東會
海運市場供需失衡拉警報,全球航商剉咧等。主要貨櫃航商今年首季獲利年減6成起跳,亞系航商長榮(2603)、陽明(2609)年減更逾9成,萬海、以星甚至虧損。歐系航商馬士基、達飛已釋出展望悲觀憂慮,陽明準備長期抗戰,長榮、萬海(2615)將在30日召開股東會,營運展望、運價走勢、應對挑戰、未來股利政策等受關注。 長
、陽明前董座謝志堅分析,過去兩年疫情紅利讓亞洲船公司賺最多,疫後戰爭、通膨壓抑需求、運價急跌,卻也影響亞洲船公司營運最深,關鍵原因有兩個,亞洲船公司長約少、全球艙位分配不均,今年運力供給大於需求兩、三倍,拖累亞洲到美國、歐洲東西航線運價跌深,較多艙位壓在現貨市場、東西航線的亞洲船公司自然受影響更大。
法人提供資料顯示,全球主要貨櫃船公司今年首季淨利年減幅分別爲赫伯羅德約61%、馬士基約68%、中遠海控約74%、ONE減76%、陽明減94%、長榮減95%,至於以星、萬海轉虧。
其中,馬士基、陽明等首季裝載的貨櫃數量年減都不到1成,但平均運費馬士基下降37%、陽明下降6~7成。究其因,歐洲船公司南北航線多,亞洲船公司偏重東西航線,從去年下半年起海運市場急轉直下,亞洲-美國線運價跌幅嚴重。
美國4月CPI通膨4.9%增幅縮減、失業率3.4%達50年來最好,加上上半年大量去庫存很多,預估美國7、8月進口量漸有起色,較去年同期預估減少不到7%,但謝志堅示警,貨量增不代表運價會漲,因爲運力過剩嚴重。
據Alphaliner最新預測,今年運力供給成長8.3%、需求成長1.4%;明年供給成長8.9%、需求成長2.2%,今年起大量新船下水,未來三年運力成長率將是單年最高的三年。
陽明指出,全球仍籠罩在戰爭、通膨及升息、需求疲軟等不確定因素中,加上運力供過於求,整體營運環境充滿供需失衡等挑戰。
謝志堅透露,今年美國長約價不高,是去年的2至3成,維持疫前水準,只比成本略高,期待傳統第三季旺季貨量衝出來,搭配船公司減艙,少虧爲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