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解密》YouTube演算法原理與神秘黃標政策

YouTube、CAPSULE和黃氏兄弟創作者之一哲哲共同解密YouTube,回答網友常見問題。(YouTube提供/黃慧雯臺北傳真)

你每天都需要看YouTube嗎?又或者你是積極投入影片創作的YouTuber呢?你是否對於YouTube 神秘的演算法感到好奇,也對於近期出現的「黃標」標記備感困擾呢?Google今日舉辦第二場Google解密線上發表會,針對網友、各界好奇的三大核心YouTube問題提出解答,並從平臺管理者、創作者、提供YouTube經紀服務的公司等角度來出發,進行全面探討。想要更進一步瞭解YouTube,或是有志成爲YouTuber的你怎能不來了解。

今日主題鎖定YouTube的Google解密線上發表會,聚焦三大面向的問題:分別如下:

一、YouTube 演算法 - 只依循觀衆觀看行爲而改變

YouTube 大中華區策略合作伙伴資深總監 陳容歆指出,目前每1分鐘就有500小時的內容被上傳到YouTube,而全球日活躍用戶達到20億。如何讓每一個用戶都能被推薦適合、想看的影片,勢必要仰賴演算法。而究竟YouTube演算法有何奧秘?

Google方面指出爲持續提供觀衆安全的社羣環境以及喜愛的影片類型與內容而生,YouTube 建立演算法協助推薦平臺上的所有內容。因爲YouTube認爲影片唯有觀衆愛看纔是唯一標準,因此演算法依照觀衆的觀看行爲進行影片的推薦,綜合考量影片觀看次數、被觀看的長度、觀衆參與度、觀衆過去搜尋的內容等因素。

因爲當觀衆的喜好持續變動,並會反映在具體觀看行爲上,因此演算法也會進行動態調整,以確保影片能持續滿足觀衆的喜好。建議創作者透過技術層面與內容層面來促進流量的成長,和增加能見度,例如:創作者可觀察後臺數據、發燒影片以掌握觀衆喜好趨勢,而內容創作上,仍須回到創作者和頻道本身期望帶給觀衆什麼樣的內容,以凸顯創作者獨特之處。

二、黃標政策是什麼?爲保護內容創作者與協助廣告主投放

就如同對於YouTube創作者,Google提出了社羣規範的平臺管理方法。所謂的黃標政策,也就是「廣告客戶青睞內容規範」,則是爲了保護平臺內容創作者,提醒創作者如果影片違反暴力內容、仇恨內容、菸草等約 12 項不宜放送廣告的內容主題,該影片內容可能不適合廣告主投放廣告。然而,每個廣告主有不同的投放需求及偏好,部分廣告主可能願意投放廣告在某些被黃標的影片類型,所以黃標分爲「不能營利」與「部分營利」兩種情形,意即黃標僅是一種營利政策,Google澄清並不是言論審查、更不是武斷的政治審查行爲。

Google方面舉例,例如酒類廣告主的廣告,不適宜提供給法定飲酒年齡以下的觀衆,就是黃標政策規範的範圍,也會因此向創作者發出提醒。那麼創作者可透過哪些方式降低黃標政策的影響

包含上傳影片時先將瀏覽權限設爲「不公開」。若創作者想要事先了解自己的內容是否有可能收到黃色營利狀態圖示,可以將影片上傳爲不公開影片,確認影片的營利狀態後再公開發布。若爲黃色圖示,創作者可以在公開發布前提出申訴,或是編輯及修正內容,藉此確保已解決營利相關問題;如果營利狀態顯示綠色圖示,即可公開發布影片。

第二,則可使用 YouTube 自我認證功能:透過自我認證計劃讓創作者爲自己的影片內容評分,隨着創作者自評影片的數量增加,創作者可以瞭解自己與自動化系統在 評估結果方面的相符程度。若創作者自評的準確率越高,系統會使用創作者的自評結果決定要在影片中投放哪些廣告內容。YouTube 也持續透過創作者自評所提供的資訊去改善自動化系統。

三、不當內容審查標準:社羣規範、不實資訊、版權政策

Google指出,因爲保護觀衆與保護創作者的目的,他們透過社羣規範、不實資訊、版權政策等三個層面來進行內容的不當內容的審覈。

(1)社羣規範:Google 爲維護社羣的安全與多樣性,制定 YouTube《社羣規範》載明 YouTube 禁止事項,舉例來說,嚴禁包含色情影像、煽動暴力、騷擾他人或使用仇恨言論的內容。若是發現創作者違反社羣規範,會提出警告並給予三次機會,若是遲不改變,就會停權。

(2)不實資訊:Google基於平臺的社會責任,持續進行不實資訊的內容審查,並定期公佈移除成果。Google威脅分析小組每天都會追蹤由政府或國家支持的駭客集團行動(Coordinated Influence Operation Campaign),2020 年第二季便刪除了包括 2500 多個與中國大陸有關的頻道,多爲垃圾訊息、不含政治內容的頻道爲主;另外也刪除了 19 個伊朗的 YouTube 頻道、86 個俄羅 斯的 YouTube 頻道。

(3)爲保護創作者 透過版權政策規範

版權是 YouTube 社羣成員關注的一大議題,保護原創者的智慧財產權是Google的使命,侵權的影片可以繼續播出或者被下架,決定權都在於版權擁有者手上。

使用者上傳的影片若含有版權內容,須確保在符合合理使用原則的條件下使用相關版權內容,或是在影片中使用他人的內容之前預先向對方取得授權,確保版權內容被正確使用。

那麼 YouTube 如何判斷侵權?YouTube 透過 Content ID 系統,讓版權擁有者可以識別及管理自己的 YouTube 內容。Google運用內容擁有者提交的檔案建立資料庫,並依據這個資料庫掃描上傳至 YouTube 的影片。當系統找到相符的內容時,影片就會收到 Content ID 聲明。創作者若沒有 Content ID,但發現他人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佈其版權作品時,可提交版權下架通知。

版權擁有者針對侵權影片的處置方式:Content ID 不只提供反盜版的解決方案,也是一個增加營收的工具。當版權擁有者發現與自己的作品相符的 YouTube 影片時,可以自行決定希望的處理方式。並且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中,版權擁有者可以個別指定上述任一行動。舉例來說,可以在甲地對影片套用營利政策,在乙地則進行封鎖或追蹤(封鎖:封鎖整部影片,不讓任何人收看;營利:透過影片放送的廣告營利,在某些情況下,可與上傳者分享收益;追蹤:追蹤影片的收視率統計)

YouTube 如何判斷內容違規與否?YouTube 依靠技術和人爲判斷和技術來檢舉不當內容,落實前述規範。由於平臺上影片衆多,針對違反社羣規範的影片內容,將先由系統進行過濾及辨識後,再由人工審查員確認是否違反社羣規範。

YouTube的人工審查團隊成員超過 10,000 名,成員來自全球各地,包含臺灣。當影片被系統判斷爲違反社羣規範的影片後,無論最初檢舉原因爲何,審查員一律會根據所有《社羣規範》和相關政策審查影片,將由多位內容審查團隊的成員進行判斷,採多數決的方式決議。這些成員都各自具備不同領域的專業,包括暴力極端主義、反恐和人權等專業背景。此外YouTube也仰賴「認證檢舉人」計劃的成員 (非政府組織、政府機關和個別使用者),以及廣大的 YouTube 社羣使用者協助進行不當內容的檢舉。

由上述內容來看,在內容端、創作者方面以及平臺管理者方面,YouTube都盡力做好更完善的管理,持續發展演算法讓推薦機制更符合用戶喜好,並透過不當內容的審查與黃標政策等,確保平臺內容合法且合宜。然而面對嚴格且全面的規範,會否影響了YouTube當初創立之初鼓勵網友發揮創意、自制影片的初衷?

對此,目前累積158萬訂閱用戶的「黃氏兄弟」創作者之一的哲哲分享到,他們團隊共有15人,針對要製作的影片,採用50%、50%的政策,也就是一半以自發性想要創作的內容爲主,另一半則會更多參考網友留言、觀察平臺演算法趨勢等條件來進行規劃。每一支影片網友所按下「不喜歡」(dislike)的比例,也是他們會開會檢討每一支影片效果的指標之一,藉此創作更多受歡迎的影片。不僅如此,他也提到黃標政策確實影響影片創作的過程,但是這些內容可能借由超級留言等功能,直接由粉絲向創作者貢獻營收,繞過廣告主投放廣告的盈利方式,降低黃標政策的影響。對此,YouTube 大中華區策略合作伙伴資深總監 陳容歆迴應確實有在規劃相關功能,敬請使用者與創作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