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中老年者的小食堂
歐吉桑不太會講中文,但默默在櫃檯沖泡着一杯杯咖啡,就給人親眼見到一杯咖啡如何產生的安定和信任感。
想想,一位日本科技新貴退休的歐吉桑,怎會因爲喜歡臺灣咖啡豆,就舉家(也不過和太太、兒子共三人)來臺研發、推展臺灣咖啡。
後來,歐吉桑和太太在板橋巷弄裡,開起咖啡簡餐廳來了,兒子則跑去中南部推廣阿里山咖啡。
這故事在報紙被我見過兩次了,不禁覺得如此愛臺灣之外國人開的店,理當去看看、捧場一下。
一看,真是小食堂。公寓一樓拓展延伸的店面,扣除咖啡臺、廚房和展示各型咖啡豆的櫥窗,剩下能擺座位的,頂多十幾個位置了。
因此初次去的時候,是客滿的,還得在外面屋檐下,等個二十來分鐘。許是歐吉桑的手衝咖啡,屢次報導的關係,以後幾次午飯時間去,依然食客鼎盛。
後來,學乖了,咱們退休族,何不十一點半前就去?果真,比較能悠閒地喝杯咖啡,吃份簡餐了。
爲什麼會不辭辛勞,經常轉兩趟捷運去這小食堂?歐吉桑親手衝的咖啡好喝(他研究好幾年了嘛!)固是一個因素,但我覺得他和太太兩人,都是退休的中老年人,製作的幾種簡餐,似乎就有體貼我們初老者的胃口似的──清淡而量不多。以我常吃的一種幹咖哩飯而言,就只是一碗倒在盤子裡的白飯,旁邊邐迤着一坨軟軟不辣,僅稍有點酸甜的幹咖哩,和一小盤細絲高麗菜,及一小匙的優酪乳。
年輕人一定吃不飽的!但於我們中老年者,卻是恰好且照顧到營養的料理了。退休後,和老妻因兩人份的煮食,費時費工又常有餘食,處理不便之下,也就頗多外食了。但臺灣的食堂,似很少爲中低收入的銀髮族考量,要吃到量少而精緻且便宜的料理,機會不多;高級點的餐廳,量多且價格不親民,經濟實惠型的,料理卻總是油膩膩的,而且,也是以年輕人的胃量爲標準似的,讓我們常會吃得過撐。
因之,在這裡吃簡餐料理,就真是恰好簡單到讓中老年者的胃不會有過多的負擔,價格也還好,百來元,頂多兩百餘元就可吃餐料理、喝杯好咖啡了。如果,位置能多些,讓飯後悠閒喝咖啡的胃口,能不因客人不斷涌來,而感到有讓座的壓力,那就更好了。
但座位不多,大概也是日本小食堂的特色吧。歐吉桑不太會講中文,但默默在櫃檯沖泡着一杯杯咖啡,就給人親眼見到一杯咖啡如何產生的安定和信任感;太太主司料理,卻因人手不足,在上菜之餘,也常見她幫忙收錢、打發票;我倒觀察到,她每重入廚房,一定先去洗手的敬謹態度。有次找錢,她還特意將上一面一張較舊的五百元鈔票抽掉,另換一下面一張較新的給我,這似乎也是一種敬重客人感覺的舉止。
兩位外場工讀生小姐,不知是會講中文的日本姑娘,還是會講日文的臺灣姑娘(聽口音,大概各有其一吧?),但總有日本小姐的素妝打扮,且一臉笑容,不斷地先以「歡迎光臨!」或「抱歉!」的日文開頭,再以其他中文引領你就位或點菜,讓你也彷彿也有到日本小小居酒屋的親切感……。
這是一家適合中老年者去的小食堂,或許,十一點出頭去,更能妥適尋得一份悠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