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國土法就算如期上路 多頭馬車變災難

內政部長劉世芳(左三)、次長董建宏(左二)、國土管理署長吳欣修(右三)、國土管理署前副署長陳繼鳴(右二)、經濟部水利署副總工程司簡昭羣(左一)與國土管理署主秘朱慶倫(右一),昨出席在臺北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舉行的「國土計劃政策說明會」。記者黃義書/攝影

國土計劃法上路倒數,昨天一場內政部舉辦的政策研討會,卻從兩件事看見運轉中的齒輪如同多頭馬車。

今年夏天,臺灣先是高溫飆上四十二度,數百人熱傷害送醫,接着凱米颱風,又讓南臺灣大淹水。這類景象在未來只會愈來愈嚴峻。長年缺乏國土管理、土地利用破碎,投機濫建太過容易,執法卻又牽涉地方政治,衝擊糧食安全,也無助調適氣候。

政策龐大又繁雜,需各部會共同投入,環團昨呼籲國土法主責機關不應只在三級機關國土署,應提高層級至行政院,內政部長劉世芳卻在面對媒體提問國土法是否應提升層級時,尷尬向前拍拍提問記者說,「這以後再說」。

另一個場景是,劉世芳致詞時多次提及國土法將首重溝通。但全場會議只能線上文字提問,臺上官員幾度未對準問題回答,引發多名與會人士連番抗議,但農民有很多困惑,甚至很多誤解,很多人從南部來參加,現場卻無法面對面提問。臺下民衆、臺上官員,隔空一來一回,場面愈來愈火爆,直到次長董建宏滅火才緩和。

爲什麼劉世芳回答「以後再說」?因爲內政部的層級,無法指揮行政院,至於行政院,近來已由政務委員、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彙整」,但是否有進一步的政策指導,或是行政院長卓榮泰的登高一呼,目前沒有。

現場學者提出許多務實建議,包含如果保障糧食安全這麼重要,就應該讓農業權益得到更多保障,比照日本與歐盟採「移轉性支付」;既然保存農地能獲得外部效益,就不能只有農業部補償農民;既然需要財政單位支援,又怎能坐等立委提案修法。

國土法箭在弦上,當這場涉及國家百年政策的研討會,各部會卻仍各行其是,行政院彷彿充耳不聞時,也看見國家機器的支離破碎。這樣的國土法就算能夠如期上路,恐怕也只是災難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