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平均財富功能為何喪失
法規制度與社會結構的扭曲,讓貧者更不容易翻身,而有錢人卻得以富傳N代。圖爲示意圖。記者蘇健忠/攝影
主計總處時隔卅年終於再做一次家庭財富統計,雖然「貧富差距擴大」這樣的結果一點都不意外,但差距倍數之大,卻遠超想像,驗證了「人只有兩隻腳,追不上錢有四隻腳」的俗諺,也凸顯政府在縮小貧富差距上的政策作爲遠遠不夠,導致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當物價上漲,貧者的相對剝奪感更重;而法規制度和社會結構的扭曲,也讓貧者更不容易翻身,永遠只能在社會底層打滾,難以脫貧,反觀有錢人卻得以富傳N代。
家庭財富的貧富差距從民國八十年的十六點八倍,到一一○年已擴增至六十六點九倍,且家庭財富前百分之廿的家庭,掌握超過六成的財富,可怕的是,家庭財富最低的百分之廿家庭,僅有百分之○點九六的財富,爲數衆多的貧窮家庭只能分配到爲數最少的財富。
如果上班族的月薪只夠日常生活必要開銷,付完房租水電及餐費後,所剩無幾,就很難靠自己攢下第一桶金,也很難靠着股市或房市讓自己的資產翻倍,自然也就追不上全體財富累積的平均速度,財富永遠向高資產者集中,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政府的制度對高資產者相當友善。
以所得稅制爲例,政府應該利用稅制縮小貧富差距,這也是爲什麼所得稅會採累進稅率的原因,但一直以來政府卻坐視稅制不公導致財富差距擴大的弊病,最明顯的就是停徵證所稅,買賣股票賺大錢,但不用繳稅,完全違背有所得就要課稅的原則,財稅學者多年來詬病的問題,政府多年不解決,歷年來只要有財政部長提出復徵證所稅,下場就是被迫下臺;此外,遺產稅邊際稅率最高曾經到百分之五十,歷經幾次修法,現在最高只有百分之廿,完全喪失平均社會財富的功能。
因此主計總處的統計纔會得出家庭財富最高五等分位的金融性資產有三八○九萬元,但最低五等分位者,只有二二二萬元,差距十七倍之多;房地產資產則是一四八○萬元與二二四萬元之別,政府時隔卅年好不容易纔統計出來的數據,不能只是看看就好,應該思考如何善用稅制來改善財富分配。
準總統賴清德去年出席家扶基金會的活動時,曾說「父親留給我最大的資產就是貧窮」,儘管用意是要鼓勵身處逆境的兒少奮發圖強,但也引發不少非議。五二○後的賴總統要想想,他可以從礦工之子成爲一國之君,靠的不光是自己的努力,還有社會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土壤,如今他就算不能幫貧者翻身,也要想想制度上如何縮小貧富差距,否則再美好的願景都將只是空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