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升學指導專家鄧寧談親歷美國留學最大收穫:成功不問出處!
原創來源:中國教育在線國際教育頻道主編趙剛、頻道特聘高級顧問高清霞
2023年12月8日,中國教育在線國際教育頻道專訪國際升學諮詢與招生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國際教育升學指導知名專家鄧寧老師,恰逢鄧老師美國MBA畢業二十週年,本次採訪深度剖析其個人留學前後的經歷和感悟。
短視頻:中國教育在線國際教育頻道專訪國際升學指導專家鄧寧
“1913年,福特公司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條汽車生產流水線,每個工人只需完成自己所負責的單一工序,標準化工業生產使每輛福特T型汽車的整車組裝時間由原來的12小時28分鐘縮短至1小時30分鐘,生產效率提高了8倍!”一位來自美國的知名教授正在用福特生產線的案例闡述“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裡克-泰勒的理論。
正在聽講座的企業管理專業本科生鄧寧被美國教授繪聲繪色的講解深深吸引,她下意識地拍了拍手邊國內最新引進出版的泰勒的傳世之作《科學管理原理》。
“那時我還是個大學生,但好像離世界很近似的,真想親眼看看美國福特汽車的生產線!”在接受中國教育在線國際教育頻道採訪時,鄧寧特別提到稀缺而令她着迷的國外老師、教材和講座。
90年代中國高等學府星星點點的國際教育,確實是早期高教國際化的星星之火,卻在鄧寧的潛意識裡久久閃爍。
國內本科畢業時,鄧寧正趕上“深化(市場)經濟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時期全新的就業環境:首選外企、合資企業,特別是全球500強;其次是國有大型企業,央企當然更好;至於90年代後期報考公務員、應聘政府機關單位的場面,比起2024年國考300萬考生競爭3.96萬個崗位的熱度,只能算是門可羅雀。
憑藉本科名校背景、高水平的課業成績、面試時的出色表現,鄧寧順利進入一家總部在美國的通信跨國企業,擔任總經理助理。而此時的中國,上至政府,下到各行各業(特別是製造業),正在爲接軌全球產業鏈而千方百計地走向世界。
身處產業國際化前沿的鄧寧,更強烈地意識到“出去看看”的重要性。
初入職場的鄧寧恐怕想不到,就在她工作三年後準備赴美留學前夕,中國正式獲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不知不覺間,鄧寧成爲中國入世後的第一批海外留學生。
不過,波瀾壯闊的大時代永遠只是個人發展的背景色,而每個人的小時代卻總是充滿了變數、挑戰、失落、掙扎。
炎熱的盛夏,聒噪的秀水街,一個靜靜的、冷冷的背影,緩緩移出了酷暑與喧鬧。
鄧寧漫無目的地前行,頭腦中一片空白,她甚至已經想不起10分鐘前美國簽證官問了些什麼,只記得自己被禮貌而距離感十足地打發出門,然後猛然意識到一個無法逃避的事實:一個月內,兩次申請美國留學簽證,都被拒了。
與當前美國留學形勢相反,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簽證通過率估計也就10%,被美國使領館拒籤幾乎成爲那時中國留美學生的必修課!
鄧寧掏出手機給老闆Mike發了短信:
Bad luck. I failed again. Anyway, I do appreciate your sincere help.
真不走運,我的簽證申請又失敗了!不過,我還是特別感謝你對我的真誠幫助。
Mike確實很幫忙。當鄧寧把美國俄亥俄州一所大學MBA的錄取通知書拿給老闆看時,Mike驚喜地揚起眉毛,嘴裡重複着Awesome! Great job!(好啊,真棒!)彷彿自己拿到offer似的。
幾個月前,鄧寧曾經忐忑、弱弱地向老闆提出想留學的意向,而得到的迴應完全出乎意料,Mike非但沒有催她辦離職手續、儘快招聘填補崗位空缺,反而熱情地提出爲她寫留學推薦信,還主動列舉申請美國大學的具體建議。
在接受中國教育在線國際教育頻道專訪時,鄧寧講到這段留學前的經歷,臉上浮現出激動的紅暈。感恩貴人相助,也感慨世事艱難。
“我當時沒有申請熱門的美國名校,別的不說,學費就支付不起。”來自普通知識分子家庭的鄧寧,直言21世紀初的留學之路與當前真是天壤之別。“現在的留學家庭在經濟上的困擾要少很多,因此只盯着排名和名校,追求留學投入產出比。”
而更大的不同是,鄧寧的美國留學從始至終是個人的願望和操作。
沒錢怎麼辦?先找哪個美國大學能否給予足夠的獎學金(最好能減免全部學費),即使在這個前提下,留學的其他開銷仍需搭上個人的全部積蓄,甚至還需要父母“再給湊點兒”。
鄧寧的手機響了一下,是Mike回短信了:
Sorry to hear that. But this i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Keep trying, won’t you? Let me know if you need any further help.
太遺憾了,不過天塌不下來,再試試看,還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儘管來找我。
看得出來,Mike非常瞭解鄧寧不服輸的性格,鄧寧內心當然更不會放棄,她其實在蓄積keep trying的動力。
在Mike的幫助下,鄧寧輪崗到公司廣東分支機構,並在當地工作了兩三個月,其間還鬼使神差地發生了“911事件”,但此後2001年11月鄧寧還是向美國駐廣州領事館遞交了簽證申請。最終,她的美國留學簽證申請通過了!
據鄧寧說,當時美國駐廣州領館位於珠江岸邊的沙面,等着取護照的當口,微風徐徐,晴天麗日,她放眼望去,珠江波光粼粼,金光閃閃,太美了。
由於此前簽證方面遇到的困難,鄧寧將offer延期到2002年的春季入學,並得到校方的同意。到了美國,一切就能鬆口氣了嗎?
雖說是春季開學,但2002年春季學期,連同俄亥俄州在內的中西部被半米厚的大雪覆蓋,踏着過膝的積雪走進課堂,這在鄧寧的一生中還是第一次。
不過,比起美國中西部“2002年的第一場雪”帶來的“春寒”,更讓鄧寧心涼的是她的英語聽力。
MBA第一節課,教授財務模型(Financial Modelling)的非洲裔移民講師的英語發音是鄧寧從未接觸過的。要知道,鄧寧從小英語基礎很好,留美前托福考到驚人的647分,距離老託福677滿分已經相差無幾。
其實,讓無數中國留學生中招的“重口音”,在美國,甚至整個英語世界都很普遍。這就像漢語在不同地域的口音差異一樣,而這纔是真實的語言環境。
托福考分固然重要,但在美國大學的日常學習中,適應留學真實語境的學術英語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在英語聽力“爆雷”後,鄧寧承認美國留學最初的5周時間裡,自己的英語閱讀“爆雷”,完成每週每門課100頁以上課後閱讀,每週同時上4門課,差不多500-600頁的閱讀量,很吃力;自己的英語寫作“爆雷”,小論文(paper)完全不知道怎麼寫,也從來沒有訓練過;自己的英語口語“爆雷”,在同班同學的精英人物中,美國人最多,他們大都在職場歷練多年,做商業演示(presentation)是日常工作,信手拈來,他們在不同的業務環境中積累的案例分析(case study)與課上講到的理論無縫隙對接,富於感染力的演講範兒,在國內教學環境下是很難達到的,鄧寧在這種強大氣場的壓力下,有些語塞。
“當時我所在的美國大學商學院兩個年級200多學員中,連同當地華裔在內的中國人只有4個,開始覺得特別孤立。”鄧寧21世紀初留學時,海外院校的中國留學生還沒有形成規模,畢竟那時的中國也纔剛剛走進世界。
“不過,留學時中國人少也有好處,我終於徹底走出心理上的惶恐地帶和舒適區,虛心而樂此不疲地向老外學習,接受美國高等教育的磨鍊。”
儘管國內985名校本科畢業,在美國企業已經歷練數年,但鄧寧在美國留學前積累的很多觀念、認識、思維架構,很快清零了。她的能力重塑開始於英語的再提高。
爲了聽懂課,鄧寧動用了錄音筆,不厭其煩地在課下反覆聽,仍聽不懂的,她還會與老師約時間,當面請教。
爲了融入真實的英語環境,鄧寧主動參加同學組織的派對,一次次地使勁接受非洲裔移民英語,以及比非洲裔移民英語更不可思議的“法國英語”、“意大利英語”、“馬來西亞英語”、“印度英語”、“日本英語”!開始階段,她點着頭,陪着笑,卻幾乎什麼都聽不懂。但接觸多了,開始與不同地域的同學交朋友,意想不到地創造了更多“聽力訓練”的機會。
爲了完成老師佈置的閱讀作業,鄧寧只好熬夜,挑燈夜讀。還好,沒過多長時間,她就敏銳地發現了教材語言的規律,不僅閱讀速度大漲,還爲寫作詞彙積累和論文格式練習找到了範本。
爲了做好presentation,她還主動向經驗豐富的美國同學請教,平時看起來神一般的精英學霸,其實內心並不牴觸這種有求於己的交流,鄧寧甚至還得到了美國學霸手把手的指導,受益匪淺。
她的成績也水到渠成地持續提高,最終躋身優秀生的行列。
“很多人說,到了國外,英語很快就能學好。其實,這只是個傳說。還是要主動學習,消除母語思維方式造成的障礙。這也是我多年學習英語過程中收穫最大的時期。”
其實,鄧寧的感悟切中留學的要害:海外院校排名、名校學位所帶來的“留學紅利”常常從獲得的那一刻起便呈現出邊際效益遞減的趨勢,而實實在在的知識積累、能力積累、實踐積累卻是後留學時代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2003年暑期前,我來到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指導教師頒獎現場做志願者。”
鄧寧提到的“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簡稱Intel ISEF,2019年前由Intel公司冠名贊助)是全球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國際中學生科技競賽單元,按現在的留學圈術語,屬於學科競賽背景提升項目。
她爲來自國內重點中學廈門一中獲得“英特爾傑出科技教師大獎”的曾國壽老師做翻譯以及現場的協調工作。
能在美國爲來自國內的獲獎名師服務,鄧寧特別開心。更讓她激動的是,現場爲指導教師頒獎、爲指導教師做培訓的,竟然是多位世界科學領域享有盛譽的諾貝爾獎得主!
“我在美國大學留學時,經常去參加不同院系的各種專題研討會(seminar),每次都有諾獎得主的講座,他們深入淺出地把複雜的科學問題做跨學科普及,即便是院士級別的大科學家,也平易近人、和盤托出,拉進教育、科學與普通人的距離。”
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獲獎者還可參加當年諾貝爾頒獎典禮,極盡榮寵,讓教育點燃的科學之光閃爍在青少年學生心中!
“美國教育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有很多。我在攻讀MBA課程時,美國商法(American Business Law)是非常重要的必修課,其中穿插了大量商業道德方面的內容和討論。”
法律與道德是人類文明的兩大基石,無論是美國教育,還是國內教育,都強調法治、德育的力量,滲透在課程的設置裡,影響人們的行爲與思想。
針對美國MBA教育的最大特色和收穫,鄧寧特別強調導師制(mentoring),從學術學習的指導到職業規劃的協助,有經驗、有閱歷的導師(mentor)所給予的點撥和鼓勵,從一種關係,逐漸發展成一種制度,浸透在美國企業的管理框架內。
也就是說,大學的導師制延續到企業的職場生活中,形成良性的、有利於個人發展的關係矩陣。
鄧寧的前老闆Mike是她的好朋友、“留學貴人”、更是二十多年的mentor。
更有趣的是,鄧寧在相當長時間裡的學習、工作、生活半徑以及親身經歷的“導師文化”恰恰在美國中西部或與中西部有交集——
泰勒科學管理理論的試驗場福特汽車生產線在密歇根州的底特律;
鄧寧留學的美國大學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
留學前後應聘的製造業公司總部在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
中西部五大湖區是美國的工業基地。
美國中西部對鄧寧意味着什麼呢?“我喜歡俄亥俄州,喜歡中西部,這裡開放、寬容、自由,試錯的空間也很大,沒有國內發展中的緊張、焦慮和過大的心理落差。”
在被問及這種寬鬆的環境是否與中西部的地理位置、人文歷史有關時,鄧寧解釋道,“俄亥俄州是美國最早的十三州之一,也是美國西部大開發的起點,這裡還是7位美國總統的故鄉。作爲傳承者、拓荒者,中西部崇尚個人能力,不拼爹,保留了美國精神和美國價值觀。”
拿到MBA學位、離開讓她“再造重生”的俄亥俄州的這所美國大學,鄧寧留在美國工作了好幾年,國際職場的歷練讓她愈發自信、成熟、平和。
算起來,從國內職場開始,已經二十多年了。鄧寧仍保留着在入職第一份外企工作後Mike送給她的一個陶瓷裝飾盤,上面印的英文讓她每次看到都心潮澎湃:
You don’t need a title to be a manager.
一個真正的經理人是不需要任何名頭做支撐的。
英雄不問出處,成功不問出處!這不正是海外留學——新的文化環境、新的文明視角——給予我們的感悟與覺知嗎?
*作爲美國教育、美國留學目的地推廣合作方,中國教育在線國際教育頻道將及時跟進相關報道,並做出專業分析與解讀,特別關注中國留美市場的最新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