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新冠肺炎症狀類似 醫點出「關鍵轉變」:你就要小心!

臺灣有不少人都是過敏兒。(示意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臺灣新冠肺炎(COVID-19)本土病例案386本身有過敏問題,有流鼻水鼻塞症狀,難以釐清發病日,也讓不少有過敏體質民衆,擔心自己是否也會中鏢卻不知情。對此,臺大醫院小兒科主任黃立民表示,除了看症狀和以前有沒有不同之外,也要觀察出現症狀的時機,鼻水量不少、有一些顏色就要小心,有疑慮就應該就診。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佈的資料顯示,案386是案195(美國境外移入)的同住男友,兩人3月19日曾碰面吃飯,同月21日有住在一起,案195在3月23日確診,案386則是在4月12日確診,如果從3月19日算起,間隔長達25天,是目前從接觸到確診間隔最長的個案

此外,案386本身有過敏問題,常出現流鼻水和鼻塞症狀,居家隔離期間沒有其他不適,是在後來回溯擴大采驗才確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坦言,這樣的確很難釐清案386的發病日。

而要如何分辨是過敏還是新冠肺炎,症狀改變是觀察點。黃立民指出,譬如說以前過敏大部分是鼻塞、打噴嚏,且頻率不高,以鼻塞爲主;那現在過敏如果是以鼻塞加上流鼻水,且鼻水量還不少,「你就要小心,或者是鼻水有一些顏色。」

▼黃立民受訪。(圖/東森新聞

一般來說,過敏患者如果有流鼻水、鼻塞或氣喘,大多會集中在早上、晚間和運動時,如果患者有疑慮就可針對這三個時機點記錄症狀,再看看最近有沒有接觸過敏原;如果沒有接觸也沒有發燒、呼吸道症狀,且無旅遊史或接觸史,建議可先到耳鼻喉科風溼免疫科就醫。

黃立民指出,「常碰到有家屬病人自己都認爲,我這個症狀是來自於什麼,從他以前的生活經驗,這一次發生他還是認爲是他的事情。可是事實上,這次可能是一次性的事情,譬如說其實是冠狀病毒感染,尤其如果這個人突然想起來,我最近纔跟美國回來的人接觸,那我的疾病又有一點改變了,就要提高警覺去跟醫生講這件事情。」

既然過敏症狀和新冠肺炎確診者的症狀相似,那有呼吸道過敏症狀的人,是不是都應該要回溯採檢呢?對此,黃立民認爲,「其實也不用回頭啦,反正臺灣現在靠的是一個社區防疫網嘛,因爲我們真的是大家都非常配合戴口罩勤洗手,那即使人跟人的距離有時候拉不開,可是安全性相當高。」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年呼吸道就醫人數只有去年同期的6成,大家可以放心。但如果有和檢疫或確診者接觸過,應該儘快告知醫師,避免錯失治療時機。

▼若民衆有疑慮就應該就診。(示意圖/記者嚴雲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