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AIoT第一股”要來了,特斯聯衝擊港股IPO

9月26日,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獨角獸特斯聯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表,由中信券證券(香港)有限公司和海通國際資本有限公司擔任聯席保薦人。若掛牌成功,特斯聯將成爲國內AIoT第一股。

成立便獲資本追捧,已獲約50億元投資

官網資料顯示,特斯聯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AIoT行業領域公司,聚焦於AI(人工智能)與IoT(物聯網)技術的融合創新,藉助AIoT操作系統TacOS(科技型人工智能城市操作系統),秉持“分層解耦、軟硬結合、雲邊協同、智能進化”的設計理念,向企業、公共管理者及其他公域空間參與者提供全棧AIoT產品,加速產業數智化的改造升級。

本次融資款項將主要用於增強公司的研發能力,尤其是投資於TacOS、綠色智算體以及領域大模型的研發,助力商業化及市場擴展,包括開發新的場景應用程序及提升商業化能力,擴大國內銷售隊伍及提高市場滲透率,同時擴大海外佈局並加強生態系統。

根據招股書,特斯聯成立後便受到資本追捧,至今共完成9輪共約50億元融資,VC/PE(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戰略投資、金融投資公司或個人都進行了投資,其中包括了IDG、光大、中信系、商湯、京東、科大訊飛以及其他國際國有資本的身影,公司新近估值超過210億元。

而此次融資在近兩年來香港資本市場中也是規模較大的IPO之一。

Wind數據顯示,2023年港股IPO融資規模前三的公司分別是珍酒李渡、藥明合聯、極度速遞-W,融資規模分別爲53.09億元、40.71億元和39.19億元。今年上半年,港股IPO企業單家募資規模最大的是茶百道,募資規模爲25.86億港元。

營收穩步增長,在手訂單約20億元,有望加速實現盈利

招股書顯示,特斯聯聚焦於AI產業數智化、AI城市智能化、AI智慧生活和AI智慧能源四大方向。除具備訓練、推理、優化等大模型基礎能力外,選擇了“模型+系統”技術路徑,構建若干領域大模型,協同場景中部署的智能設備(智算物聯網層),賦能產業、城市、人居、能源等應用場景。

2023年,特斯聯實現營收10.06億元,相較2022年的7.38億元,同比增長36%;錄得虧損8.03億元,大幅收窄66%。

四大業務板塊中,AI產業數智化與AI城市智能化是特斯聯的兩大主要營收來源。2023年,AI產業數智化業務收入6.24億元,同比增長32%,佔總營收的62%;AI城市智能業務收入2.24億元,同比增長47%,總營收佔比22.3%;此外,AI智慧生活的收入有所收縮,AI智慧能源板塊的收入則同比上漲了151.3%。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聯新增簽約訂單也在逐年遞增,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新簽約客戶數量分別爲161名、175名、193名及89名。截至今年上半年,特斯聯在手訂單金額約爲20億元。這也意味着特斯聯未來有望加速實現盈利。

可以看到的是,近年來,隨着AI行業的突破與發展,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越來越受到企業、地區及國家的重視。

今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國家數據局將繼續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加速,其中就包括數字基礎設施升級部署,加快工業互聯網、算力、移動物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9月,工信部又發佈《關於推進移動物聯網“萬物智聯”發展的通知》,強調要提升移動物聯網行業供給水平、創新賦能能力和產業整體價值,加快推動移動物聯網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發展。

截至今年6月30日,特斯聯的產品已被來自全球150個城市的超過800個客戶部署,業務遍及中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市場。特斯聯先後打造了2020迪拜世界博覽會、上海徐匯智慧社區、重慶大融城智慧樓宇能源管理、廊坊大劇院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以及AI CITY、AI PARK和多地AIoT智慧管理平臺案例,其中,AI PARK還被國家生態環境部收錄爲綠色低碳典型案例。

在產品以及標杆案例背後,是特斯聯強大的研發團隊。截至今年3月31日,特斯聯的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達到52.2%。同時,管理團隊平均擁有15年的相關行業經驗,來自微軟、阿里、騰訊、百度、摩根大通等企業或機構,公司CTO(首席技術官)華先勝、首席科學家邵嶺以及楊暘均爲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士,並都已連續四年入選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打通AI應用的最後一公里

AI與IoT技術的融合,將有助於解決AI規模化應用面臨的重重挑戰,打通AI應用的最後一公里。

根據華福證券的最新研報,傳統IoT設備側重於收集數據,並將分析和交互功能轉移到手機等終端上實現,其分析能力缺乏針對性。而AIoT能夠將設備的簡單連接上升爲智能交互,最終實現不同智能終端設備之間、不同系統平臺之間、不同應用場景之間的互聯互通。同時,AIoT設備具有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能力,分析能力從終端轉移到雲端,並且能夠提供差異化和具有針對性的結果,有望解決IoT面臨的被動式交互導致的分析溝通能力有限等問題。

另一方面,AIoT有望打通AI應用的商業閉環。AI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前端設備採集大量數據信息送入深度神經網絡進行訓練,然後通過特徵提取與分類,獲得通用化特徵參數與檢測模型。這個過程中,由於缺少與前端設備的連接,傳統AI往往侷限在“學習-決策”階段。而多樣化IoT設備帶來的多樣化數據類型可以豐富AI感知能力,例如,“觸覺”數據,包括壓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紅外傳感器等在內的IoT設備,可以提供壓力、位置、速度、溫度等傳感數據,增強AI對環境的感知能力,爲空間數字化提供基礎,助力AI應用“感知-學習-決策-執行”商業閉環的落地。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在對數字基建的戰略佈局與大規模投資的驅動下,中國已成爲全球AIoT行業中發展最爲迅猛的國家之一。中國公域AIoT行業的收益預計將從2023年的4080億元增長至2028年的7440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12.8%,遠超全球市場的增長速度。

以2023年的收入計算,特斯聯是國內前五的操作系統驅動的平臺型公域AIoT產品提供商。

市場研究機構IDC預測,2024年近20%的IoT系統將支持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