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瑞典總部探秘 除了平價時尚外讓妳更愛它的8個理由
TEXT/ELLE KORA HSIEH EDIT/AFRA PHOTO/KORA HSIEH、DR
呼喊了如此之久,H&M總算正式登臺,它總是離臺灣好近,價格親和、搭個飛機鄰近亞洲地區都能購得;但它也距離好遠,設計師系列老搶不到,神秘感與若即若離的關係讓人更加着迷。
在H&M抵臺之前,ELLE先發制人直闖瑞典,腦袋裡的滿滿問號就在H&M總部一一獲得滿足。理由一: H&M是平價時尚但討厭被說速食時尚(上)
H&M十分排斥速食時尚(fast fashion)這個字眼,造訪後我才真正瞭解原因,男裝女裝團隊設計師各有上百名,有人習慣手繪有人喜歡電腦製作,他們有自己的創意研發、有自己的趨勢脈絡,每一季要推出3個trend,偷偷告訴你,牆上釘的趨勢已經抓到了2016秋冬。
理由一: H&M是平價時尚但討厭被說速食時尚(下)
整個總部參觀完畢,大致瞭解到white room是H&M的心臟,它就是創意中心,當男女裝總監把主題訂好、把一堆參考照片貼在板上製作mood broad後,所有設計都由這起,由這出發,再送到打版部們試做。之所以叫做white room,是因爲從以前這裡就是一片白色,名字因而沿用。
理由二:H&M雖然便宜但關心環保
大量製造雖然便宜,環境傷害與資源浪費是無法逃避的議題。雖然沒有老是掛在嘴邊,但H&M確實關心環保,特別成立專門部門研究環境保育、開發回收材質。若是看到掛有H&M conscious的綠色標籤,就是特殊環保系列,每件衣服都會標明有多少有機棉、回收棉、甚至製作工廠的員工組成。
而在瑞典H&M店內都會設置舊衣回收箱,不是爲了捐贈,而要讓材質都能回收利用,據悉臺灣店內也將設置。
H&M每一季推出上百種商品,網路和行銷廣告變動速度之大,尤其要拍攝的單品之多,造訪前我最大疑問就是怎麼有條不紊的處理這些物件?原來,H&M有獨棟的攝影棚,收納處簡直是倉儲等級,一箱箱物品到貨後先用電腦建檔製作條碼,才分送到各個攝影棚,好讓每件服裝都能被系統追蹤。
一天有好幾組單品造型師和攝影師負責拍攝,即使是一件上衣都要仔細調整,還有一區像編輯這樣的人負責撰寫產品介紹,但等級最高的廣告宣傳照又是更高規格的外部攝影處理。
H&M 瑞典總部攝影棚
H&M對產品照需求量大,每天都有兩組以上的攝影、造型師在拍照。
▲攝影棚掛滿H&M歷年服裝照還有名模簽名。
理由四:這季流行什麼顏色? H&M自己說得算!
在一片白的總部裡有一處顏色特別豐富,原來H&M有色彩部門,每一年他們都和WGSN專業趨勢分析公司合作挑出下季主要色彩,當中有30%以上是自己調色製作的特色色,獨特性滿高的。一種顏色會有各種深淺、多種布料,然後色彩部門就像個集散地,各區的設計師會來這取色布、色板參考。
▲色彩部門負責人說每季他們都有專屬調色,還要染在各種布料上建檔給設計師參考。
理由五: 在H&M上班累了可以去逛圖書館
工作累的就到圖書館散散心吧,總部除了有咖啡吧,還有一層圖書館收藏各地的時尚、歷史、設計、藝術相關書籍,從老籍到新書一應俱全,有專人負責訂書整理,而且沙發舒服地不得了。H&M的工作非常自由,設計部門覺得累或毫無靈感時,就會大夥一起在lounge看場電影紓解一下。
他們還有所謂的vintage library收納大家捐出或是在各地收購的古着,大家可自由外借研究剪裁細節,每隔一段時間還會更換主題,然後所有陳列服裝就跟着換一輪,簡直就當成店面櫥窗在經營。圖說:圖書館長桌,但四周其實是滿滿的藝術書籍,還會定期更新擺放主題,簡直跟獨立書店一樣。
理由六:H&M有超夢幻的員工餐廳
這跟員工餐廳有很大關係。在H&M總部地下室有整層的員工餐廳,光線從中央天井灑落而下,餐廳內有長凳、方桌、lounge各種不同座位區,顏色繽紛。
每天有800名以上的員工要在這裡用餐,有點像是ikea餐廳這類的半自助式,有魚這類清淡的瑞典餐,也有咖哩、辛香料重的世界餐點,每一項都經過營養計算,最重要的是有滿滿的沙拉吧,還有素食者專用的菜單,只要拿着餐券就可以自由點選。
員工餐廳位於地下室但有充足的採光,而且有各種蔬果可以取用。另外半自助式的員工餐還是得使用餐券,並非免費。
H&M員工餐廳的小機密
餐廳旁的牆面還掛着1-10數字架,每個數字都有一件商品,追問之下才知這是把全球店頭數字化爲擺飾的本週銷售排行榜。
理由七:在H&M大家都是做一輩子
坦白說,H&M總部內年輕人多,因爲氛圍自由,但是仔細觀察銀髮族也不少,和幾人聊過才知他們都在這裡工作一輩子,像是創意顧問Margareta van Den Bosch(左)和現在的女裝創意總監Ann-Sofie(右)都是從年輕就在這裡從基層做起。有趣的是,在H&M不管你是哪個部門哪個職等,所有人都得從擔任店員開始認識H&M。
理由八:H&M超強大的聯名設計
H&M一直滿關注各地新銳,而且喜歡找浪尖上的設計師,就像最近一次的ALEXANDER WANG。2004年H&M和Karl Lagerfeld的合作系列提升了crossover這個字詞的定義,但背後故事其實非常簡單。
據說,當時他們只想着做點不同的東西,推出新系列已經感到疲軟,會議中有人提議不如找大師來合作,七嘴八舌間有人提了Lagerfeld,另一人又說認識他的助理,這件事就迅速定案,但當時他們根本不知細節多複雜,或是能否成功。
▲設計師ALEXANDER WANG和聯名系列作品 看到最後,妳有沒有想過H&M到底爲什麼要叫H&M?
H&M是hennes&mauritz的縮寫。但1947年在瑞典開店時,原名只有hennes,意思是「她的」,直到六〇年代買下當地一個打獵用品店mauritz widforss才正式更名,H&M也是這時纔開始販售男裝和童裝,一開始店內甚至還賣狩獵用品。
▲50年代還叫Hennes on Kungsgatan時在瑞典的開幕盛況。
▲H&M早期巴黎店的櫥窗
▲H&M總部櫃檯旁有模特兒一字排開,並且時時換上H&M最新LOOK。
▲H&M 色彩部門
本文由 ELLE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更多流行時尚資訊盡在《ELLE》
延伸閱讀
H&M登臺 ELLE編輯搶先示範平價時尚穿搭技巧 再送萬元購物金
H&M設計師這樣穿!瑞典總部辦公室直擊平價時尚工作者的上班穿搭
超模也愛H&M!人氣模特兒傳授不同風格女生採購平價時尚單品的逛街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