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拜習會的「經貿帳」(李巍)
(圖/微博@新華社)
11月16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會晤提到中美有必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溝通,支持世界經濟復甦和防範金融風險。以目前公佈的照片來看,一起參與會晤的有財政部長耶倫。這說明在此次會晤中,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可能是中美經貿議題的主要討論內容之一。
自新冠疫情以來,從川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國採取了四輪大的經濟救助和刺激計劃,包括今天剛剛由拜登簽署的1.2兆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案》。在不到兩年裡,這四輪大規模的經濟支出計劃超過6兆美元,如此超常規的財政刺激政策直接導致美國國內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通膨。根據最新的政府數據報告,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2%,創下自1990年以來的最大單年漲幅。近期,能源、糧食、礦產等一些大宗商品價格猛漲,出現了全世界範圍內的通貨膨脹。這種世界性通膨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會帶來的金融風險,正需要中美兩國共同應對。因此,中國纔會要求美國採取更加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要求美國重視其國內宏觀經濟政策的外溢效應。這實際上也是要求美方要承擔國際責任,不能因爲一己之私,採取不負責任的經濟政策。
另外,此次會晤中,中方同意實施升級版的「快捷通道」來助力中美經貿往來的正常發展。由於疫情的隔離,美方很多商務人士都不能來到中國。在此背景下中國承諾採取更加便利的來華措施,這體現出中方希望在後疫情時代儘快恢復中美兩國人員交往正常化的積極態度。美方此前也針對中美經貿關係釋放出一些比較正面的信號。比如,耶倫最近提到,可能會對部分商品降低關稅,以及重啓中美經貿關係的談判。
總體來說,此次會面爲中美經貿關係釋放了比較積極的信號。一方面是中美兩國要加強全球宏觀經濟的治理,包括着手解決全球能源供應問題,另一方面中美雙邊經貿關係也可能會部分朝正向發展。
關於中美經貿合作的未來方向,筆者認爲中美雙方首先應當秉持先易後難的原則,通過儘快重新啓動雙方經貿談判,逐個漸次解決雙邊經貿關係中的諸個麻煩。
第一,中美經貿談判可以從比較容易達成共識的,不涉及到安全問題的,不涉及到敏感技術的一般性貿易着手。「關稅戰」也使美方一部分人認識到,通過粗暴加徵關稅不僅不會使中國「屈服」,也與美國利益無利。疫情期間中美貿易不降反增,說明中美經貿關係有強大的市場支持力量。中美積極開展一般性貿易對雙方都非常有利,美國在不少供應鏈上也難以找到除中國外的其他替代者。同樣,對中國來說,對美國的出口也很重要。所以雙方可以先着手解決一般性貿易壁壘問題,然後再來討論一些敏感領域的投資壁壘問題和技術進口壁壘問題。
第二,中國也需要適當增加從美國的進口,這符合目前中國提出的「雙碳」目標。大量出口特別是低端製造品的出口並不利於中國節省資源並實現減碳目標,中國現在需要通過增加進口來降低中國國內的碳排放,同時降低國內經濟運行的成本,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具體來說,中國可以考慮加大從美國的能源進口,以及必要的農產品進口,特別是肉類進口。而對美國來說,則需要解決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壁壘的問題。實際上,中國對美國的投資是有利於美國國內經濟發展,但是卻存在大量的壁壘,2017年開始,中國赴美投資出現斷崖式下降。因此,美方應該開放來自中國的投資,特別是非敏感領域的投資。
第三,中美應該討論經濟關係的去安全化的問題。目前,中美經貿往來出現比較嚴重的「泛安全化」的傾向。雙方應該給國家安全設定一個界限,不能將所有問題都「安全化」,否則中美之間的任何經濟合作都會很難推進下去。中美現在需要做的是,讓經濟的歸經濟,政治的歸政治。(作者爲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