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兩岸產業發展消長的警訊(徐作聖)

政府對產業知識有限但卻以官僚系統強勢主導產業的發展,相關法人在官僚體系下變得短線而保守。圖爲宏達電聯手高市府打造元宇宙生態圈。(宏達電提供)

最近常在媒體報導中讀到,中國大陸尖端科技快速發展,已經有逐漸趕上美國的趨勢,其中包括量子技術、無人機及自駕電動車、核融合發電、人工智能及區塊鏈、尖端材料、高速鐵路建設等。但,近30年來臺灣除了半導體產業繳出了耀眼的成績單外,其他新興產業發展多乏善可陳,故緊抱護國神山臺積電似乎成了政府唯一可施之計!

兩岸產業發展的心態相距何止千里,政府對產業知識有限但卻以官僚系統強勢主導產業的發展、大學受限於教育部政治意識形態及強勢的官僚體系,STEM科教能量逐年下滑、相關法人在官僚體系下變得短線而保守。

Intel CEO Pat Gelsinger曾對臺灣提出諸多批評,但最傳神的一句話該是:「臺灣不是個穩定的地方」。是的,臺灣朝野正在爲四大公投、立委補選、網軍+家暴而爭論不休時,法匠治國的政府那有閒情逸致來關心產業發展?當對岸的產業正快速成長的時刻,兩岸產業實力消長的議題卻仍上不了政府優先施政的清單中,零星的貿易報導及政治話語卻仍掩蓋不了兩岸實力消長及產業易位的事實。未來大陸科技、經濟興起,臺灣的產業地位全面落後幾乎就是一個可預期的結果了,兩岸實力消長令人浩嘆!

隨着臺商在大陸交易額度逐年上升的情況下,大陸產業全面振興發展對臺灣是個嚴肅的警訊!比較兩岸企業對未來產業的心態及企圖心就可一窺究竟了!拿新興元宇宙系統來說,大陸 BAT+小米等企業霸主各自尋找自已獨特的系統定位。再看臺灣,幾乎所有廠商都把自己定位在周邊裝置及零組件的代工上,絲毫不見逐鹿中原的野心!

臺積電感覺AR/VR裝置半導體需求大,所以半導體代工有商機;鴻海集團過去曾投資奈米科技、癌症研究、MIH車用平臺及現在離子阱量子計算,但認爲元宇宙系統沒有立即商機,需長期佈局而裹足不前;媒體則普遍認爲 HTC AR/VR/MR裝置是代工的絕佳機會;曾經創造臺灣半導體奇蹟的法人機構工研院,在大內宣「產品」創新小確幸的時刻,卻忘記了當初創立時以發展關鍵「技術」的初衷與使命,對前瞻新興技術的規劃更是空洞而不切實際。這些企業或機構難道不知道在深不可測的元宇宙等未來產業格局中,先馳得點並取得系統產業的主導地位(Syndication)是致勝關鍵的重要一步嗎?MBA 課堂老師沒教過嗎?

臺灣這種對未來產業的保守態度不限於元宇宙系統,其他產業如人工智能、區塊鏈、新能源及智能電網、智能醫療、新興材料、量子技術等領域,無不體現了臺灣普遍墨守成規、小確幸、以「代工」的思維來詮釋所有新興產業,欠缺了一個前瞻主導、逐鹿中原的企圖心與胸襟。當朝野討論數位轉型及數位匯流的時候,對未來智能分佈式web3.0網絡所可能帶來的商機、衝擊或產業轉型契機,爲什麼沒有人提出有任何有關微觀或宏觀的產業轉型論述呢?

中國大陸正處於「百年之變」,包括政治、經濟、科技、增長模式、社會及地緣政治上等變化,尤其未來10年跟市場有關的重大改變,而最重要的是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模式的變化。在這個凡事鉅變的世代,供需端結構未明的狀況下,以分佈式智能產業的經營模式,主導某些特定專業化產業的遊戲規則是成就產業轉型及霸業的必要手段,現在開始行動應仍猶時未晚。

(作者爲陽明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