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灣菁英於二二八被屠殺殆盡? 歷史學者主觀的訛傳(張若彤)

游錫堃在「二二八反抗運動:臺灣爭取民主之路」新書發表會表示,「臺籍菁華在二二八被屠殺殆盡」,這並不正確。(立法院提供)

日前,立法院長游錫堃出席臺灣傷痕歷史研究者黃惠君撰寫的新書《二二八反抗運動:臺灣爭取民主之路》,在致詞時說「臺灣菁英受到國際民主立憲主義與民主自決思潮啓蒙,卻在二二八被屠殺殆盡」, 他的看法也常見諸坊間的臺灣史書籍裡,然而卻不與歷史不符。事實上,當民國39年臺灣開始推動地方自治時,許多臺籍意見領袖都積極從政,他們當然都是臺籍菁英。

問題1:立法院長游錫堃談及,臺灣一整個世代菁英,在二二八事件被屠殺殆盡。

分析:所謂「臺灣一整個世代菁英在二二八事件被屠殺殆盡 」,是一個以訛傳訛的說法,這個說法的原型,應是1992年,由吳乃德、陳明通發表的〈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形成〉所提出二二八事件造成「八成的地方菁英從政治領域中消失」的說法:

「在縣市參議員這個層級上,全省將近有七成的議員在反抗事件之後退出了政壇。只有三成的議員願意繼續從事政治活動。而願意繼續參加體制內政治活動的本土菁英,成功連任的議員只有總數的兩成。總的來說,在反抗事件之後,縣市參議員這個層級的本土菁英產生了劇烈的變動。八成的地方菁英從政治領域消失了 。」

先不論此說是否正確,這個說法的原意,並不是要說地方菁英被殺光了,而是再也不願意參與政治活動或從此被挑戰者取代了。事實上這個說法原型的錯誤是很明顯的,它將「未參選連任縣市議員」或「連任失敗」直接當成了「從政治領域消失」,而沒有考慮擔任其他公職、參與其他選舉,或以其他方式參與政治的情形。

目前這個自1992年以來牢不可破的說法原型在學界已經被挑戰,指出它在計算方式與史實方面的諸多錯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閱學者羅國儲〈論戰後初期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延續或斷層—以臺北縣爲例〉,該研究的結論是,至少以臺北縣來說,各種職位的臺北縣地方菁英,總計 至少有六成以上繼續參選從政 。

至於「臺灣一整個世代菁英,在二二八事件被屠殺殆盡」的說法,就隨遊院長吧,不要搖醒他。

問題2:在二二八事件中,政府屠殺臺籍民意代表的情況遍及全臺,在臺北地區以暗殺手法爲之,南部地區則出現如封建時期般,遊街後公開槍殺的場景,二二八密裁名單曾上呈給蔣介石過目。根據大溪檔案,1947年3月11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陳儀便將第一份「人犯」名單呈送給蔣介石,名單內涵蓋媒體領袖、反對黨成員、法律界領界三大領域的人士。

分析:名單所涵蓋的,其實是「共黨份子」、「與陳儀合作且和處委會作對者」、「三民主義青年團」、「接管中央機關者」、「接管公營事業的日本人」等五類。

所謂的「奸僞」,在當時的脈絡下,指的就是「共產黨」。以名單中的徐徵爲例,他應該真的是,但他似乎並沒有參與二二八事件的紀錄,還因爲外省人的身分,有臺灣暴徒上門行兇,是誰把這些「奸僞」供出來,這就耐人尋味。當然,實際上被當作共黨殺掉的這些媒體領袖到底是不是共黨,這不一定。

名冊是國民黨臺省黨部調統室的主任 蘇泰楷 (臺籍)送去給陳儀的(可能在三月十日),這也是 「半山借刀殺人說」的原型,陳儀則在三月十三日下令逮捕蘇,後來送南京查辦,在中統高層力保下,蘇被釋放。有意思的點在於,蘇在事件中是反陳儀的鷹派,但在廿一師上岸後隨即倒戈,送上了逮捕名冊。依照陳儀稍早前向蔣中正請求的授權,這些反抗者本來應該像湯德章那樣,召開軍法會審,若判死刑會被公開處決,但實際上名單上的人都是被暗殺。要知道,陳儀掌軍事審判的權限,根本沒有必要搞暗殺,且在當時人只要死了,大家第一個就會猜是陳儀殺的,搞暗殺是給自己找麻煩。

事實上,後來的國民政府內部對二二八事件的檢討中,對於這段經過是這麼說的:「幸亂黨奪取武裝之謀未逞,中央增援迅速,士紳派亦怵於旬來民間政府隱藏之危機,督率流氓派恢復秩序,事變遂息。至參加武裝行動之學生及海外青年,則四散避匿。總觀事變經過,省政之不滿人意暨臨時處置失當,以及士紳派之推波助瀾,實爲事件擴大之原因。至於陰謀分子及異黨之事前預謀佈置,似均爲事後渲染之飾詞。」請注意「士紳派督率流氓派恢復秩序」的記載。

這或許就是蔣中正不處置陳儀的原因,因爲真的不是陳儀乾的。

問題3:「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多名成員,包含前臺灣民衆黨中央執委廖進平、臺北市議員黃朝生、李仁貴、臺灣信託董事長陳炘均在名單之上,陳儀將這些「反對黨」人士直接冠以「陰謀叛亂的首要份子」。

分析:這裡提到被暗殺的諸人中,有一個暗殺失敗的例子,這個人就是蔣渭川 。也因爲他活了下來,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說法。

所提到的人當中,廖進平(其子廖繼斌爲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擔任首任館長)在事件中是與蔣渭川共同行動的,李仁貴則是警備總部、憲四團透過他找了蔣渭川出面加入處委會,在蔣的人馬加入之前,處委會的組成只有民意代表,蔣的人馬進了處委會後處處和處委會搗蛋,還不斷把人從處委會拉去長官公署和陳儀直接談,陳炘就是被蔣渭川拉去的人之一。

蔣渭川、廖進平這些人,基本都是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的人,他們和陳儀談出了成果,他們答應「不共產化」、「不脫離中央」兩個條件,陳儀則應允了包括「廢除長官公署改省政府」、「提前舉辦縣市長民選」等重大政治讓步,但這項談判成果最終因爲蔣、廖的人馬在處委會常務委員選舉中失利而未被處委會接受,處委會常務委員會隨後並提出他們的條件,即《處理大綱》,因爲內有軍隊繳械條款而遭到陳儀拒絕並翻臉關閉談判管道。

廿一師即將來臺的事情傳開後,處委會有人來找蔣渭川和廖進平,希望他們能一起向陳儀撤回《處理大綱》,但蔣、廖拒絕,並表示《處理大綱》本來就不是他們提的、他們和陳儀早就談好了條件,是處委會自己不接受。隨後,蔣渭川、廖進平等人還以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名義,發表公開聲明,表示反對《處理大綱》、《處理大綱》不是省民公意,希望陳儀仍能迴歸與他們之間的談判成果。隨後蔣渭川遭到暗殺,相關人士陸續失蹤,臺灣新生報並刊出匿名黑函,表示《處理大綱》都是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等人提出的。

這個「處委會有人來找蔣渭川和廖進平」,指的是誰呢?依蔣渭川的說法,此人是劉明。劉明爲臺灣的礦業鉅子,一般研究認爲他是在事件中受長官公署指使、滲透到民間鼓動叛亂的人員,我的研究則認爲,劉明應該是在後來倒戈之後,被追認他在事變中的所作所爲都是受到警備總部指使的,以脫離事變中的責任。也因爲這樣,所以後來包含劉明在內的許多長輩,就只能繼續爲情報人員所用。這就是小弟新書「臺灣戰後特務派系政治的成形 」之意,二二八事件中,有大量的參與者,透過與情報人員正式、非正式的交易,以脫離刑事責任。而情報系統並不歸陳儀管。

-

問題4:屠殺地方政治領袖方面,3月11日國府軍隊開入宜蘭,19日宜蘭地方領袖遭押走,隔天7人陳屍在頭城媽祖廟前。包含宜蘭處委會的主委郭章垣醫師、宜蘭農校代理校長蘇耀邦、臺銀宜蘭分行營業課長林蔡齡、民族派出所臺籍警員葉風鼓、呂金髮、賴阿塗、曾朝宜。

分析:當時在程序上能不經過公開審判而直接槍決的,只有一種身分,就是共黨。這是白崇禧來臺時,對記者公開講的。

二二八事件宜蘭的問題,要注意的反而是,其實被抓的是8個人,而不是7個。有一個人與這些人一起被抓、但他卻因爲一個記者在旁的一句話而獲得釋放。

這位被從鬼門關救了回來的,叫做林金春,此人才真的是共產黨的外圍,而且把他救出來的,正是如假包換的中共潛臺間諜黃胤昌,當時公開的身份是記者,名列中共無名英雄廣場隱避戰線烈士 第17組。

二二八當時,在宜蘭執行綏靖任務的,是整編21師436團,執行任務時怎麼會有一個記者在旁邊指指點點,而且單憑几句話就可以把一個準備要槍決的對象直接放掉?

整編21師的副官何聘儒,後來參與了「江陰要塞起義」,會同其他的潛伏共黨份子,直接從內部奪取了要塞控制權,中華民國國軍在長江下游的防線,一夕之間崩潰。而二二八基隆大屠殺是整編21師乾的這個錯誤說法,正是出於他所寫的〈蔣軍鎮壓臺灣人民紀實〉。整編21師內部,也隱隱綽綽有着被共黨滲透的影子。

-

問題5:英國駐臺領事G.M.Tingle在1947年3月21日發電文給南京的英國大使館,內容提及「淡水河上不時流下雙臂反捆的屍體,流經臺北時會衝到岸邊,或衝到橋墩下。政府不遺餘力追尋並殺害領袖人物...殺人如麻的目的,是使福爾摩莎人不再有未來的政治領袖。」

分析:可以參考陳朝暉案。

陳朝暉,臺灣人,日本時代即受到日本重用。事件中被「身穿黑色軍服、講日語」的數人帶走,再發現時「用日本軍用綁腿布矇眼,嘴中塞棉花,手反綁在後、絞鐵絲,腳也用鐵絲綁着,還綁一塊石頭。」

事件中串鐵絲、殺人的,並不只是政府。只是現在包含陳朝暉案在內,雖然欠缺證據,大家對於他們一定是政府殺的,深信不疑。

( 作者爲228歷史研究者,着有《究竟228》、《原來228》)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原來228》作者分享會(臺北場)

地點: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240巷3號1樓

2022年4月16日(六),下午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