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維他命v.s天然哪個好?「錠狀、膠囊」別傻傻吃!
文/蔡正亮
什麼是「合成維他命」?顧名思義,就是透過人工及化學合成或其他加工製程(如微生物發酵、萃取或純化等),以人爲特定方式被製造出來的成分,廣義上,我們都可以說這是「合成維他命」。那要怎麼分辨呢?
在產品製造的起始點,「合成維他命」以單一配方形式存在,之後食品業者再將衆多的「單一維他命」全數集合起來,或者只針對特定幾個項目(如維他命B羣),添加在錠狀、膠囊狀食品中,以方便消費者吞食;同樣的,也有以粉狀存在或添加在液狀的食品。
簡單來說,請大家拿到一項產品時,首先看「食品成分」,在臺灣,「合成維他命」都以「食品添加物」的「營養添加劑」來管理,因此,成分標示上會個別列出,如「硝酸硫胺明」(維他命B1)、「鹽酸吡哆辛」(維他命B6)、「葉酸」、「濃縮d-α-生育醇」(維他命E)等。
那什麼又是「天然維他命」呢?廣義上,即維他命存在天然的食物本身,包括植物性及動物性食品,通常不會以「膠囊」、「錠狀」食品存在,也不會放在一般架上。
一般的日常飲食,就含有「天然維他命」,如一碗糙米飯,就含有天然維他命B1;一匙沙拉油,就含有天然的維他命E及K;一個蛋黃,就含有天然的維他命D;一杯低脂牛奶,就含有天然的維他命B2;一杯煮熟的蘆筍,就含有天然的葉酸。
「合成維他命」是爲了模仿「天然維他命」的結構而被製造出來,兩者結構相似性極高,以生物化學角度來看,維他命進入人體後,會轉變成一致的「活化形式」(例如:肝臟會將維他命進行磷酸化作用),這時的維他命才具有活性,可以參與體內各種的生化反應。因此不論來源爲何(合成或天然),它們的化學結構幾乎一樣,都可以發揮相同的生理功能。
「合成」與「天然」的維他命,在化學結構上是相似的,沒有差異性。目前未有科學證據指出哪一種比較好,因爲兩者進入人體,都可以發揮相同的營養生理功能。
以健康效益來說,「天然維他命」因爲來自天然食物,如來自蔬菜水果或者全穀類及堅果種子等,因此能提供各種抗氧化的「植化素」及改善血脂與血糖的「膳食纖維」,整體來說,「天然維他命」的營養附加價值是「合成維他命」所無法比擬。
只有某些特殊情況下的族羣(如全素者或者脂肪吸收不良者等),建議可以適當補充「維他命或礦物質」的補充劑。主要考量原因是,某些維他命只出現在動物性食品,如維他命B12,全素者需適當攝取膳食補充品,才能避免營養素缺乏。而脂肪吸收不良者容易缺乏脂溶性維他命A、D、E、K,適當使用膳食補充品,可以彌補飲食的吸收不足,避免短期內營養素缺乏,其實反而是有利於健康的。
★你可以這樣做
一般健康成人,透過攝取多樣化的均衡飲食,來補充天然的維他命是最理想的方式。多樣化均衡飲食包含:大量豐富的蔬菜水果、全穀類、堅果種子、豆類、非熱帶種子(不包括椰子油、棕櫚油)的植物油、適當的低脂乳製品、適當的家禽瘦肉與海鮮類(包括每週至少2份去皮去內臟的深海魚)。可以確保攝取足夠的維他命、礦物質及植化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