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三季度業績增速轉正,機構持有流通市值佔比近八成
季報披露收官,滬市三季度業績出爐。
2024年前三季度,滬市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7.48萬億元,同比微降1.2%;實現淨利潤3.61萬億元、扣非後淨利潤3.45萬億元,同比增長1.8%、2.2%,增速較上半年由負轉正。
分行業看,社會服務、非銀金融、農林牧漁、有色金屬、電子、汽車等行業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幅較大,建築材料、房地產、計算機、商貿零售等行業前三季度同比降幅收窄,交通運輸、農林牧漁、電力設備等行業第三季度環比增幅較爲明顯。
中長期資金投資規模和比例進一步提升。截至三季度末,機構投資者持有滬市公司流通股市值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較半年度末增長13%,佔總市值比重近8成。
淨利潤增速較上半年由負轉正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滬市2265家上市公司完成三季報披露。
第三季度,滬市公司淨利潤、扣非後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8.3%、7.8%,高於第二季度同比7.3個百分點、5.4個百分點,環比第二季度分別增長5.6%、4.6%。
各方面信息顯示,多個行業9月經營數據表現亮眼,超半數公司9月營收創三季度各月最高,近4成公司淨利潤創三季度各月最高。
汽車行業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17%,5家乘用車企業淨利潤同比增長11%;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工程機械、軌交設備前三季度淨利潤分別增長10%、3%;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綠色轉型加快,航海裝備淨利潤大幅增長35%。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更新改造,商用車、物流設施投資環比增長82%、26%;旅遊景區、文娛設施加快更新換代,投資同比增長11%、28%。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等發行使用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鐵路運輸、公用事業、煤炭前三季度投資增速分別爲14%、13%、19%。
三季度以來,在國務院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相關政策的推動下,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也有所改善。數據顯示,滬市實體企業前三季度經營性現金流降幅較上半年大幅收窄2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淨流入1.22萬億元,同比增長8.6%,環比增幅高達23.1%。
實體企業第三季度銷售現金流覆蓋營收1.05倍,同比、環比均呈現改善趨勢;淨利潤現金含量2.07倍,同比、環比分別增加0.33倍、0.52倍。資本結構進一步優化,三季度末資產負債率58.66%,較半年度末下降0.24個百分點。
多個行業三季度現金流增幅較大。一方面,回款狀況有所改善。建築裝飾行業加強應收賬款回收,收現比達1.11倍,環比提升0.36倍,經營性現金淨流入225億元,同環比均實現由負轉正,行業內超5成公司實現淨流入。石油石化、機械設備、通信行業加強現金管控力度,現金淨流入環比增長16%、575%、27%。
另一方面,業績提升驅動現金流增長。受益於下游工業生產和消費持續復甦,電力設備、公用事業、社會服務行業經營性現金淨流入環比增長31%、47%、55%;有色金屬行業同環比大幅增長48%、23%。
同時,2024年前三季度,滬市公司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實體類公司合計研發投入6079億元,同比增長2%,102家公司研發投入超10億元、164家公司研發增速超50%、435家研發強度超10%。其中,科創板累計實現研發投入1040億元,同比增長7%,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中位數達12.6%。
機構持流通股市值佔比近八成
滬市公司履行主體責任,是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因。
年初以來,1100餘家公司披露“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方案,上證50、上證180、科創板覆蓋率達8成,整體盈利改善及股價表現情況均優於滬市平均水平。
良好業績帶動中期現金分紅再創新高,88家公司推出三季報分紅方案,同比增長近4倍;現金分紅總額超90億元,同比增長80%。
資本市場也受益於一攬子增量政策。回購增持再貸款、互換便利工具等系列新政落地後,已有39家次公司披露利用專項貸款進行回購增持,回購增持專項貸款規模近百億元。
另外,“併購六條”“科創板八條”多項政策落地,激發資本市場併購重組活力。
三季度以來,已有25家滬市公司披露併購重組方案或停牌實施重組,合計交易金額超2400億元。此外,政策發佈以來,不少龍頭公司通過非重組交易整合產業資產,滬市小步快走類資產收購75單,金額合計約240億元。
特別是“科創板八條”發佈以來,科創板新增披露40餘單股權收購交易,單數同比超2倍,金額合計超110億元。在提高估值包容性方面,10單交易涉及收購優質未盈利“硬科技”企業。同時,審覈流程和效率也在提升,普源精電重組項目從受理到交易所審覈通過僅用時52天,到獲證監會同意註冊僅用時兩個月。
截至三季度末,機構投資者持有滬市公司流通股市值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較半年度末增長13%,佔總市值比重近8成,其中基金類投資者持有市值達5萬億元,同比增長12%、較半年度末增長20%,佔總市值比重爲10%。
同時,年初以來,滬市央企整體市盈率從8.89倍上漲至10.83倍、市淨率從0.82倍上漲至1.03倍,國有企業整體市盈率從10.21倍上升至12.16倍、市淨率從0.92倍上升至1.11倍。
以ETF爲代表的指數型基金成爲規模增長“主力軍”。截至10月底,滬市ETF規模約2.6萬億元、成交額約22萬億元,非貨幣ETF淨流入近7900億元,均創歷史新高,ETF日均成交額和總規模分別穩居亞洲第1、第2位。
截至10月底,滬市權益ETF規模約2.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1%,寬基ETF總規模1.6萬億元,佔權益ETF的77%。滬深300ETF產品已成爲境內規模最大的ETF品種,總規模突破1萬億元,其中滬市產品佔比超8成。
科創板不斷完善指數和產品體系。今年以來,科創板共推出科創200、科創半導體材料設備等9條指數,科創板指數總數已達25條,構建了覆蓋規模、主題、策略等類別的科創板指數體系。截至10月底,科創指數境內外產品規模近29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70%,其中科創50指數境內外產品規模近22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