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書香
李建永
女兒在2000公里之外的深圳工作,平時做合成生物化學之類的實驗,有閒暇時便會跟我通電話,討論一些有關讀書的話題。
某日,女兒問我,爸爸,什麼是書香?
我說,古人以芸香草藏書闢蠹,所以有書香之說。後來,書香不再限於藏書了,也可泛指愛讀書的社會風氣和愛讀書的家風,比如書香社會、書香門第。
女兒又問,通過刷小視頻、抖音什麼的聽書看書,算不算書香呢?
我說,這可是一個新問題。不過,我倒是覺得,通過新媒體聽書看書,也是書香。只是就我自己而言,更喜歡讀紙質書,更愛紙的書香罷了。
其實,我平時也刷小視頻、抖音什麼的,但每次真的想讀點書的時候,我還是喜歡去翻閱紙質書。“老去讀書隨忘卻”,讀紙質書不同於刷視頻,你可以隨意在書上勾勾畫畫,也可以鉤玄提要,把重點記在扉頁上,還可以在天頭地腳隨手寫下感想。複習的時候,或者寫文章需要相關資料的時候,翻開每一頁都像遇見“老友”一樣,你會會心一笑,很是自得。
我一直以爲,這是我自己多年的習慣,並不適合年輕人。
令我意外的是,女兒在電話那頭說:“我也愛紙書香,我覺得紙質書更有實感。”
我說,如何個“實感”法呢?
女兒說:“就像爸爸在紙質書上記下自己的心得和感想——特別是讀爸爸讀過的、留有筆記的紙質書,我能夠實實在在地體味到書香。這在電子書上是無法感受到的。”
我一時有點感動,也有些感慨。
我告訴女兒,在我少年時,村子裡很多老戶人家的家門上,都還能看到“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木刻對聯。“耕”是體力勞動,能夠讓人吃飽穿暖;“讀”是精神勞動,能夠讓人知書達理、增長見識。“詩書繼世長”,就是說咱們老家當年的家風與鄉風,書香濃郁,斯文流傳,可以長久地潤澤後世子孫。
女兒可能也是受了我的影響,即便遠在深圳,也老愛跟我要書。
近日,她又打來電話說,咱家不是有兩套同樣版本的《左傳》嗎?請給我寄一套吧,要爸爸批註過的。她還開玩笑說,我要在爸爸批註過的書上再作批註,將來傳給我的孩子。
一番話逗得我哈哈大笑。
我說,你要真能這麼幹,那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5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