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臺灣」缺病友代表 民團:談醫療不可無病人聲音

臺灣病友聯盟等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改善診斷、確保病人安全。記者賴昀岫/攝影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推動「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等3大委員會,不過成員組成多爲醫界代表,並未納入藥師、護理師甚至病人代表等,病友團體在世界病人日前夕呼籲,希望能實際參與,畢竟這是照護體系最核心的一環,「談醫療不可以沒有病人聲音」。

賴總統親自出任召集人的總統府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上月22日召開首次會議,不過名單多爲醫界代表,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直言,「我也覺得好奇怪」,不清楚健康臺灣的路要往哪走;護理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林繡珠表示,這顯示出「整個團隊對護理的漠視,覺得健康臺灣是不是不需要護理的角色」,不過後來總統指示,將納入藥界與護理界代表。

臺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說,臺灣是民主溝通開放社會,任何事情都要有各利害關係人參與,希望在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中,可以納入病人聲音,「談醫療不可以沒有病人聲音」,希望健康臺灣要有病人蔘與,即便先前的分區座談有邀請病人,但不是「有病人在場」就叫做出席,還是應該要有實際的表決全和發言權。

臺灣現在有國民教育,很多時候病人是可以理性溝通的,吳鴻來指出,民間團體也可以扮演教育病人的角色,平等理性溝通要很多準備,但如果沒有找病友來談,其實滿可惜的,因爲病人其實是整個健康照護體系最核心、最重要的關係人,整個體制的存在,就是爲了讓病人好,沒有人希望生病,但難免會碰到病痛。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9月17日爲世界病人安全日,而健康照護體系中,可預防的病人傷害,有16%是診斷錯誤,大多數成年人,一生會遇到至少一次診斷錯誤,臺灣病友聯盟今與中央健康保險署、醫師公會全聯會、醫療改革基金會、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藥師公會全聯會和藥害救濟基金會等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改善診斷、確保病人安全。

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分享,歷年接獲申訴案件與診斷相關的案例,如誤診罹癌而被切除健康的器官、未看出有骨折或中風前兆導致延誤治療、不同醫師診斷不同影響病人決策。

林雅惠指出,過短的看診時間、個體差異、醫學發展局限與分科精細化等,都可能導致診斷錯誤,除了現有病安機制,如想減少可避免的誤診,政府端應擴大整合醫療及推動家醫,並落實醫預法的根本原因分析預防機制;醫療端應引導民衆給予資訊並釋疑;民衆則應儘量固定醫師看診,必要時尋求第二意見。

醫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蘇育儀指出,作爲醫師,減少診斷錯誤至關重要,目前已致力於提升診斷推理能力,運用現代科技如診斷輔助工具,改善資訊科技和診斷測試的可及性,同時建立系統性反饋機制,以有效提高診斷準確性,因爲對疾病早期的正確診斷及治療,有助避免或延緩民衆進入需長照階段。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馬淑清表示,國內運用護理評估歸納出病人的護理問題,不僅可以促進跨專業合作、減少重複工作,更可提高病人蔘與度,護理師能夠與病人進行更深入的溝通,對病人的身心靈健康進行全面觀察與評估,這有助於及早發現就醫過程中的潛在問題,促進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從而促進病人蔘與護理決策,增強其對健康管理的參與感和責任感,進而確保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