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反悔不賣屋 購屋族「被退訂」如何自保?

根據《財訊》報導,近來交易頻繁的預售屋市場產生不少糾紛,出現建商反悔的案例,購屋者「被退訂」的情況大增,建議民衆購買前應先摸清建商底細。(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報導,全臺房市造價漲,不僅原物料漲、土地漲,連工資都在漲,中南部開始傳出預售建商寧可退戶賠錢,也要毀約不賣的案例。「毀約還賠比較少!」一位在地業者分享,收預約金10萬元,尚未進入正式簽約,僅須加倍返還,即20萬元,就能跟買方解約。

成本飆高! 小建商寧退不賣

一位高雄在地業者說,因爲營建成本上揚,在高雄蓋房子的造價從2021年初的1坪12萬元,漲到現在超過13萬元,「別以爲1萬元不多,若以高雄每坪房價20多萬元來賣,成本差很大!」

他精算,2019年在高雄興建15樓以上大樓,1坪造價僅7萬元,2021年即上漲到12萬元,臺積電一宣佈設廠後,因爲大家搶工人、搶建材,又立刻漲至13萬元,「光是造價1坪就飆漲1萬元,但我們1坪就必須要加價兩萬元,因爲預售還沒動工,誰抓得準之後造價會漲到哪?」

《財訊》分析,漲更多的是土地。2021年年初,高雄楠梓高雄大學周邊土地行情,原本的單價約30萬元,但至2021年底,附近土地已經60萬元;換算下來,光是土地的成本,建商每坪就必須增加5萬元;若再加計造價的兩萬元,房價就得比之前多出5~7萬元,以後高雄恐怕沒有3字頭以下的房價。業者強調,「這不是炒作,只是反映合理成本。」最大獲利者是地主、包商,不是建商。

他分析,如果建商沒有精算好成本,加上銀行對建商又緊縮銀根,土建融成數下降,餘屋貸款成數也被砍,資金週轉會出現問題,「乾脆不要蓋了!」

若硬要蓋下去,遷就成本發包品質不好,也無法順利交屋回收資金,「終究要虧本,倒不如放給它倒,」他預估在2、3年後會有許多類似的預售爛尾樓出現。《財訊》報導指出,尤其是這一波房市大好,市場上有不少一批5、6人集資蓋房子的一案建商或小建商,風險尤大。

歐亞資產評價集團總裁許文昌表示,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臺商迴流設廠,讓竹科、南科等周邊住宅起漲,後因疫情貨幣寬鬆、缺工缺料、造價上漲,接着通膨議題民衆爭買實質資產,加上實價登錄2.0上路價格透明,讓這波房價上升得又急又猛,種種因素加總,過去前所未有,所以纔會出現「建商反悔出售預售屋,在過往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