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華爲進軍預製菜
如果招標前一天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中標,那你一定中不了標。
2018年的時候,有一個“小學生倒牛奶”的視頻突然在網上刷屏了。
視頻是在湖南隆回縣羅洪中心小學拍的,畫面裡幾個學生圍聚在水溝邊上,一起往溝裡倒牛奶,倒完了再把盒子踩扁。
倒牛奶這種事,課本里每次講到大蕭條時,都會拎出來講,專門諷刺他們美國的資本家如何傷天害理。
但隆回縣當時是湖南省20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這些被倒掉的牛奶,原本是當地免費提供給學生們的營養餐。
在“倒奶”的視頻裡,拍攝者聲稱,學校發的餅乾、牛奶,因爲不能帶回家,喝不完只能倒掉。
究竟什麼樣的寶貝牛奶,不允許帶出校門?
媒體事後跟蹤發現,這些牛奶在學生們中間雖然口味褒貶不一,但也沒觸碰過期變質的底線。
問題在於,這些牛奶沒有“中國學生飲用奶”專用標識,每百克蛋白質含量僅2.4克,不符合學生奶的生產標準,只能算是調製乳。
娃娃們都是長身體的時候,用調製乳代替牛奶,算不算另一種“往米里摻沙子”呢?
進一步調查發現,早在事發前幾年,有關隆回縣學生營養餐被壟斷,就已經反映在臺面上了。
有家長在問政平臺上髮長文,質疑一家沒有“供奶資質”的企業,憑什麼爲縣裡300多所學校提供營養奶?
這次被倒的奶,由當地一家叫湘蜜乳業的企業生產,是走了正規的招投標程序,拿到的供貨資格。
流程清晰、程序規範、公平競爭、事後公示,一切合法合規,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不過有意思的是,根據招標公告,當時一共有四家企業參與競標,分別是南山牧業、湘蜜乳業、金健乳業、皇氏集團。
但對照中國奶協當年的核準註冊學生奶企業名單,這四家企業中,只有湘蜜乳業不在名單之列。
最終經專家團評審,恰好是湘蜜乳業勝出。
有個跑業務的朋友經常跟斯基唸叨一句話:
這段時間,江西贛州蓉江新區有多箇中小學生家長髮視頻,吐槽當地中央廚房給學生們配送的午餐:
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食堂曾貢獻過“鼠頭鴨脖”這道傳世名菜,按理說此菜之後,學生再從碗裡吃出什麼幺蛾子,也只道尋常了。
但就是這麼一個集中配餐的事故,逐漸偏向了“預製菜進校園”的方向,發酵成了一場網絡大論辯。
有家長曬出校園餐的訂購信息,菜單上清楚地標註着“預製菜”三個字。
有媒體說,預製菜進校園後,校門口擠滿了送飯家長,甚至有學生家長打算辭職去給娃送飯。
反對預製菜進校園的觀點,集中在幾個方面:預製菜營養價值不高,重油重鹽不新鮮,大多含有添加劑。
支持預製菜的觀點也不少,甚至不乏權威媒體下場站隊,理由針鋒相對:
總之一句話:按標準生產的預製菜,反而更能守住食品安全底線。
預製菜不是不安全,而是更安全。
斯基覺得,關於預製菜,正反雙方的觀點都有道理,但“預製菜進校園”的問題,恰恰不是預製菜本身。
沒必要長篇累牘地科普,預製菜產業有多成熟,技術有多先進,產品有多優質。
質疑預製菜的家長們,並非不瞭解什麼是預製菜:
如果單純從管理學角度看,“預製菜進校園”其實就是學生餐這件事上,進行集採,權力上移,管控前移。
一來學校甩開了食堂管理的包袱,避免衛生問題散點式出現;二來也能保證餐品質量穩定,杜絕校園腐敗。
這是不是好事?這當然是好事,但這件好事也實在是一樁好生意。
就像上面提到的學生奶,要爲全縣300多所學校提供牛奶,學生數量龐大,一年四季需求相對穩定,運輸線路固定,合同一簽幾年。
這種優質訂單的利潤,稍微算兩筆就能預估出來,算是擺在檯面上的肥肉。
這種好生意,張三想做,李四也想做,讓誰幹不讓誰幹,是拼產線還是拼設備,是比資質還是比研發,是靠規模還是靠註冊資本?
競標成功後,哪些承諾要兌現,哪些關係要鞏固,哪些鋪墊要提前,合同到期後,下一次中標的還是不是自己……
斯基不懂招投標裡面的學問,不知道究竟是要把功夫下在標書內還是標書外。
但斯基更擔憂的是,這裡面,原本沒必要非招這個標:
所以思來想去,真要讓大夥兒對中標結果心服口服,這家公司必須背景紮實、品牌出衆、實力強大、研發出衆、硬核科技、遙遙領先。
最好還能讓人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所以斯基建議:
支持“預製菜進校園”的權威媒體的文章裡有一個論點,大意是說:大家買車知道選大牌,買生鮮知道去大超市。
憑什麼覺得雜牌、無牌的小院食堂,就比大牌預製菜廠家更安全呢?
斯基暫且不評論這個一棒子打死所有學校食堂的觀點,是不是有點太武斷,但這段話的核心邏輯恰恰在於:
在網上爭辯完預製菜該不該進校園,下班走進超市裡,可以選三十多元的灣仔碼頭,也可以選十幾塊的思念三全。
即便是預製菜,市場化環境裡,只要做到信息透明,品質可靠,推陳出新,消費者自然會用腳投票。
大夥兒有選擇吃或不吃,吃哪個預製菜的自由,但預製菜進了校園:
預製菜變不變質不好說,但事情一旦沒有選擇權,都會迅速變質。
這個道理又何止在預製菜的問題上面?
畢竟能決定預製菜進校園的人,往往都有不吃預製菜的條件。
斯基記得,2017年的時候,有篇叫《外賣,正毀掉我們的下一代》的帖子,出現在了很多人“相親相愛一家人”的羣聊裡。
不少父母親朋拿着這個帖子借題發揮,規勸小年輕們爲健康少點外賣,自己燒飯。
去年,有行業報告顯示,大概80%的預製菜早已通過堂食和外賣的渠道,悄悄潛入了食客們的口中。
五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剛好是一代年輕人從校園到步入社會的時間。
在吃飯這件事上,我們以“食品工業化×互聯網”的速度,給他們按下了快進鍵。
現在可能覺得這個速度還不夠快,希望將孩子們適應的時間進一步提前。
所有關於預製菜的報告裡都說,預製菜的一大優勢是:
不少年輕人回過頭來看,這麼多年外賣沒少點、預製菜沒少吃,但是:
降低的成本,提升的效率,都去哪了?
來源:老斯基財經(ID:laosijicj)作者:波旁斯基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