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64家城投宣佈“退平臺”,有地級市宣稱年底一個縣市區只保留一個平臺

財聯社8月13日訊(編輯 楊斌)近日,岳陽市在上半年預算執行報告中對於化債工作的表述值得關注,稱“力爭年底一個縣市區只實質性保留一家融資平臺公司”。壓降融資平臺數量正成爲化債的主要工作之一,從官宣“退平臺”的城投來看,小規模的非發債主體成爲被壓降的重點。

岳陽市政府最新發布的《關於岳陽市2023年決算草案和2024年上半年執行情況報告》提到:“按照‘2024年底一個縣市區只能實質性保留一家平臺公司’要求,強力推動平臺公司轉型,力爭到年底一個縣市區只實質性保留一家融資平臺公司。”財聯社經企業預警通查詢,目前岳陽市共有城投平臺32家,其中區縣級平臺18家。

從今年3月6日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全國兩會期間公開提出壓降融資平臺數量以來,作爲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一部分,各地就“壓降融資平臺數量”密集表態,其中不乏提出具體的數值目標。

如江蘇省鎮江市在今年地方兩會上提出“壓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90個以上”,引起關注。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某省計劃2028年末將融資平臺數量壓降50%,壓降方式包括註銷、合併、市場化轉型等。

6月25日,藍佛安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作國務院關於2023年中央決算的報告時再次提及了城投平臺壓降和隱債化解問題。藍佛安表示,財政部將分類推進融資平臺公司改革轉型,加快壓降平臺數量和隱性債務規模。

城投“退出政府融資平臺”(俗稱“退平臺”,非發債時宣稱“市場化主體”)是地方減少融資平臺數量的重要途徑之一,財聯社此前報道過,2023年江蘇曾有密集的國企“退平臺潮”。

平安證券固收首席劉璐在總結江蘇省壓降融資平臺數量的經驗時表示,通過市場化轉型退出平臺是壓降融資平臺數量主要的方式,退出的平臺多爲空殼類平臺、弱資質平臺和非發債平臺,鎮級融資平臺壓降力度更大。

根據企業預警通的最新統計,今年全國已有64家平臺公司通過政府官網披露退出政府融資平臺。除江蘇省外,重慶成爲今年的退平臺“大戶”。5月以來,重慶市共有30家平臺公司官宣退出政府融資平臺,分佈在14個區縣。進一步來看,“退平臺”城投以區縣平臺爲主,且大部分爲未發債主體。

興業研究指出,6月以來地方國企經地方政府披露退出融資平臺,全部來自化債重點省份,表明化債重點省份城投轉型進程明顯加快。

中證鵬元研究發展部王婷認爲,壓降平臺數量將是接下來化債的重點工作之一,具體思路是控制高層級融資平臺數量,整合和清退低層級低資質融資平臺。未來壓降平臺數量的主要對象或落在非重點省份的區縣級平臺上,對於發債主體更多是通過整合和推動轉型的方式壓降,而更多未發債平臺大多層級較低、規模較小、且很多已淪爲空殼公司,這部分是首要壓降目標,將被逐步清退並關閉。

劉璐認爲,全國範圍內的融資平臺管控措施預計還將參照江蘇做法繼續改進,有利於降低融資平臺債務增速,也有利於強化城投債的資產荒。